美章网 资料文库 黄牛资源普查情况报告范文

黄牛资源普查情况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黄牛资源普查情况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黄牛资源普查情况报告

根据市畜牧兽医局2015年11月5日枝江会议精神和《市“黄牛”普查方案》要求,我局精心组织,认真准备,迅速组建了由庄舒梅总畜牧师牵头,畜牧科、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黄牛”优良地方品种普查专班,完成364头黄牛的普查、认定等基础性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普查工作主要做法

根据枝江会议精神及普查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立即召开“黄牛”普查工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普查专班人员确定、普查工作开展部署、相关普查措施等展开积极讨论。会后组建了由庄舒梅总畜牧师牵头,畜牧科、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普查专班,根据我市自然资源分布及地理特征,将普查工作任务细化,迅速在全市十个镇(处)开展基础调研,加强对沮漳河流域,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的普查力度,严把普查操作技术关,确保普查工作有重点、有质量的完成。

(二)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通过普查我们发现,我市的黄牛主要集中分布于半月镇、王店镇、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及玉泉办事处6个区域,其中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围绕着沮河和漳河而形成平原,王店镇、半月镇、玉泉办事处属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因此确定我市黄牛的产区主要围绕着沮漳河流域向丘陵地区进行过渡,这里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同时黄牛也是产区群众的主要畜力。普查专班历时一个月,对现存的黄牛走村入户进行体尺测量、统计及基础信息调查,圆满完成224个农户、364头黄牛的基础性普查工作。

二、黄牛主要特性

(一)品种的起源及形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市的黄牛品种均起源于亚洲原牛,经自然选育和人工驯化后,开始形成地方品种即“黄牛”。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役用的耕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能力强的黄牛也随着生产需要逐步演化,发展成以役用和肉役兼用型为主的牛种。

根据县志记载,我市历来就以沿养黄牛和本地大堰水牛为主。黄牛在我市呈现点状分布为主,从海拔100米左右的平畈丘陵到1000米左右的山区均有农户饲养,是丘陵、山区旱粮产区的主要畜力。经过特定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区群众长期选育,促使黄牛体型外貌、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各项性能更具本土特征。

建国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党关于发展耕牛养殖的方针政策,坚持自繁自养,丰富了黄牛的资源。据记载:1950年我市的耕牛存栏23881头,其中黄牛21971头,水牛1910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黄牛作为役用的数量不断减少,到1980年止,我市的耕牛存栏23200头,其中黄牛5700头,水牛17500头,黄牛存栏数占存栏总数的24.56%。现在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养殖黄牛作为役用目的的数量逐年减少。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正宗土黄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致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黄牛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大,黄牛的养殖逐步由散养方式向规模标准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黄牛存栏以肉用为主、役用为辅。我市饲草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青草、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工利用,并且在沮漳河流域有大量的天然草场,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成本。据初步测算,按照这种方式饲养,每头黄牛可达3000—4000元的利润,从而出现大量存栏5—10头的小型黄牛规模场。

(二)品种特性

经调查黄牛具有耐热耐寒,适应能力较强,体小力大,四肢结实有力善于爬坡等特点,能用于农业耕作。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除耕牛和母牛在耕作期和哺乳期需早晚补少量的玉米蚕豆等精饲料以外,一年四季均可以青草、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饲料。黄牛性格温顺,合群性强,易放牧。抗病能力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不重视免疫、驱虫、消毒等基础防疫措施也会发生疾病,如痢疾、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等。黄牛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亦能肉用,是值得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

(三)生产性能

1、生长性能。本次普查的测量数据结合1982年100头不同类型的耕牛个体体尺测量数据显示,公黄牛的体高范围90-122cm,体斜长在88-128cm,胸围在122-160cm,管围在12-17cm,体重109-270公斤,母黄牛的体高范围94-116cm,体斜长在104-128cm,胸围在116-183cm,管围在10-18cm,体重163-363公斤,阉黄牛的体高范围90-130cm,体斜长在92-143cm,胸围在109-180cm,管围在12-19cm,体重101-426公斤。但随着农机普及,以及河南南阳牛等地方黄牛的引进改良,我市黄牛的役用性能消减,增重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肉用性能突显。

2、繁殖性能,公牛一般18月龄性成熟。母牛一般24月龄性成熟,30月龄可以初配。公牛3—7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终生能生产牛犊7—8胎,12岁左右开始淘汰,母牛发情多集中于9—11月份和第二年的3—5月份。发情周期为18d—24d,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持续期18h—72h,平均持续期为3d。怀孕期为277d—285d,平均怀孕周期为275d。繁殖性能稳定,大部分牛只能三年产两胎。

3、肉用性能,经调查农户屠宰后净肉率高达53.25%,且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膻味小,适口性强,非常受市场欢迎。

4、役用性能,随着农机普及,黄牛的役用性能在消减,肉用性能在突显,依赖养牛耕地的农户减少,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不断增加。

三、普查工作思考

应用普查成果是进行“黄牛”资源普查的必然归宿,不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普查结果,更重要的是将普查结果进行开发利用。但是通过普查小组进村入户的调查发现,黄牛养殖以散养模式为主,不仅不能做好饲养、疫病防控管理等基础性保种工作,而且产区群众把黄牛视为重要经济来源,有的也作为主要畜力,缺乏积极保种意识。

立足当前,黄牛是否能做到系统选育及开发利用是工作难点,加快划定黄牛保护区、组建保护群,并建立相应的保种场的进程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优势,抓住国家支持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的机遇,推动黄牛在我市的品种选育工作,同时也恳请上级领导在我市保种选育工作中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确保黄牛保种、育种及开发利用工作更高质效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