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赴高等院校考察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年6月15日至19日,我有幸随学校考察团去、两省市对四所名校进行考察学习,我亲身感受了、两地繁荣的经济、朴实的民风、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的脑海里无数次浮现出“江南好”的各种美好图像,我深切体会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全国人民注入了新的活力,各省市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江南汇聚成一个缩影。
6月17日上午,我们一行28人来到市洋思中学,洋思初中创办于1年,紧靠市沿江开发区,距市区5公里,现有教学班47个,教职工250名,学生2500多名。学校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一流的教学楼、综合楼、400米塑胶跑道、餐厅、浴室、师生公寓。学校先后荣获“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模范学校”、“省文明单位”、“省先进集体”、“省现代化示范初中”等称号。中共市市委、市人民政府、省教育委员会先后作出学习洋思初中的决定。
学校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刊物都作过长篇报道。省内外近二十万名教育工作者前来考察,学校老师赴省内外一百多个县、市介绍经验、上观摩课。
学校确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观念,坚持从初一年级开始,从最后一名差生开始,狠抓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学校连续多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100%,优秀率为市之首。
洋思中学带给人的感觉是震撼。20年间,从一个不知名的乡间初中,一跃成为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这一切的成就来源于洋思人的创新,来源于对教育的领悟,来源于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向洋思中学学习,就是要学习洋思人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学习他们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认真态度,学习他们对学生、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我们要认真领会“态度决定高度”的内涵,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好工作。
5月17日下午,我们来到百年老校----中学,中学是国家级示范学校、省模范学校。她素以历史悠久、办学立意高峻、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于世。一百多年来,她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数万人才。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原中顾委常委胡乔木,原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谢启美,以及中外39位院士都曾在这里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是1999年6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民办学校。目前已招收初中六届计59个班级,管理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济上独立核算。办学充分发扬扬中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逐步建成具有一流校园,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和一流质量的新型民办学校。办学五年来,充分运用中学底蕴深厚的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一支学养深厚、敬业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实行开放式办学,聘请社会各界名师和外籍教师讲学,组织师生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实行小班制授课,每班不超过40名生。教育教学强化基础素质教育,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强化拔尖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加强了英语、计算机和艺术教育。学校设立高额树人奖学金,奖励优秀师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定期举行办学成果展示活动等,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由于高举了教育现代化旗帜,培养目标明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成果斐然。各学科竞赛、市区会考、历届中考在市区学校中均取得最佳成绩,得到领导、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普遍好评。
走进中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学校古树成荫,格调别树一帜,使人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走进校园,“树人堂”校史展示馆映入眼帘,提醒人们:你来到了历史名人们学习、生活过的校园,使人肃然起敬。
6月18日下午,宝高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学,中学也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办公室主任叶兆波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三年。由于叶主任所建立的良好关系,我们考察团一行在中学受到很好的接待,中学的校长张玉坤亲自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学的百年办学历程:
省中学前身为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知府王仁堪创办的南泠书院,年改为府中学堂。年改为省立第六中学。年冬,沦陷,校舍和一切设备皆毁于战火,不久即停办。年2月复校于现址七里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省中学是的最高学府。至年初,全校有20个班级,学生1056人,教职员77人,是最大的公立中学。近代学者、历史学家柳诒徵,近代国画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生物学家薛德焴,著名敦煌学家、曲学专家任中敏,著名外交家、原外交部副部长曾涛,教育家曹书田等都曾在省镇中执教或任校长。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秀办学传统的省镇中,1953年就被确定为全省首先办好的14所重点中学之一,1963年又被确定为全省18所示范中学之一,年被列入中国中学名校。学校多次获“省文明单位”称号。现为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有36个班级,近两千名学生。
年来,省镇中培养的学子有4万多人,校友遍布海内外。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教育部原部长蒋南翔,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原副主席李崇淮,中科院院士邹仁鋆、严加安、于渌,北京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等,他们的中学时代都是在省镇中度过的。年10月,李岚清副总理回到母校,在接见镇中师生时,他充满深情地说,中学时代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感谢母校的培养。在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交大、南大、浙大、南开等全国著名高校的校长名册上,都列着镇中校友的名字。
6月19日上午,我们来到南京师范大学附中,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和叶主任同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小师妹,这位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了南师的校史陈列室,参观了南师美丽的校园。最后,南师附中的一位副校长在会议室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南师附中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
“学校校训:责任、创造。南师附中培养的学生要有责任,要具有创造性人格。从这个学校走出了很多我国非常优秀的人才。从事科学研究的比较多,政界的不是太多,当然,教育部的副部长曾经有五名是这个学校的校友。我们现在提责任跟创造,体现了一种科学与人文的精神,现在我们培养学生素质全面,什么样的素质叫全面的素质呢?应该具有科学人文的统一,这种人文的体现就体现了责任。南师附中的学生他要有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十六大体制,我们国家要培养三种层次的学生,最后一种层次是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关键人才,优秀的关键人才他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同时他要具备创造的意识跟创造的能力。这就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这四个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创造是跟他的个性有关系的。南师附中的改革是后80年代进行课程的改革,在81年它就开设了校本选修课,那个时候,81年开选修课的可能在中国来讲不多。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角度。我校的教研组对过去毕业的学生的跟踪调查,他们对选修课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在附中接受的选修课的教学,对于以后接受高等学校以后乃至于以后在工作岗位、研究岗位上都有能取得相当大研究。我校现在的选修课程大至有140多门选修课,花样品种也多了。这些选修课有90%本校教师,还在一部份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还有艺术院校专家的,选修课的门类比较多,有文学、有社会、体育、艺术……品种比较多。”
南师附中副校长的讲话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南师附中的校训---责任、创造,它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很早时候就听说过,南京地区搞素质教育是出了名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搞得最好。听了南师附中副校长的介绍,我更对南京地区的教育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在当时代的中国,搞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负责,是要有勇气的。但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南京各中小学表现出了这种勇气和责任心。当然,我也听说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先全国的省,南京地区的高考成绩排在倒数第一,很多学生家长对此深表不满,于是造成了南京教育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情况容易使人对中国教育无所适从。所以,高考指挥捧不改,其他一切改革都是徒劳,不管是前几年提的素质教育也罢,现阶段搞得正红火的新课程改革也罢,都将使所有师生晕头转向,不知所往。本人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体制,而不是改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