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民组织发展现状工作汇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少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深入思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前景、对策和建议,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安排,县委政研室近期组织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和发展农村经济上,很好地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加大领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现状:亮点闪烁,成效初现
近年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很快,已初步呈现出多形式、多领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个,其中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44个;有会(社)员5398个,带动农户12443户;拥有基地22628亩,辐射面积94628亩。
从发展情况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创办主体多元。主要有产业大户创办、技术能人领办、龙头企业带动和集体单位主办等四种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47%、26%、20%和7%。二是合作领域广泛。主营业务涉及养殖、种植、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其中从事养殖业的21家,占44%;从事种植业的17家,占总数的36%;从事其他行业的9家,占20%。三是运作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技术交流型。全县共有14个,占总数的29.8%。包括安化县花木盆景协会、平口镇王里坪水果技术研究会等,主要是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能培训,进行试验、示范和交流信息。其二是技术经济服务型。有30个,占总数的63.8%。包括平口镇丛阳村水果协会、杨林乡木瓜种植协会、田庄乡桃中村中猪养殖协会等,主要是在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过程和会员利益的需要,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规模发展生产基地,统一产品销售。其三是经济实体型。有3个,占总数的6.4%。包括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碧源果业合作社、木子养殖合作社等,主要是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特别是销售、加工产品系列化服务。
从我县的实践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情况,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加强了农户、企业、基地之间的利益对接,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基地的形成,另一方面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育,在合作组织的联结和推动下,基地和龙头企业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是一个专门从事柑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该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柑桔基地和果农会员,同时通过设立产品保护价和建立利润分配返还机制,提高果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已吸收入股社员671户,联系桔农3278户,联系柑桔基地18个、面积1.8万亩。四年来,该社共外销柑桔20000多吨,使柘溪库区10个乡镇的柑桔商品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以上,柑桔产量增长了一倍。
二是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是以农村技术专家、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为主体,他们讲什么农民听,他们教什么农民懂,他们让做什么农民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借助这种能人效应和示范效应,通过采取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等方式,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迅速有效地传播给会员和农户,形成了一支与专业机构相配合,与农民直接相连的群众性科技推广普及队伍。这支队伍弥补了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力量的不足,较好地衔接了政府专业推广普及机构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缩短了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平口镇丛阳村水果协会是由当地的技术能人刘丰国发起的合作组织。在该组织的推动下,丛阳村投资15.5万元修建了科教楼,创办了科技夜校,并配套开辟了40亩科普实验基地,聘请县农业局水果研究员刘干生、高级农艺师曾子明为常年科技顾问,经常性地组织果农学习栽种、施肥、嫁接等果树栽培技术,每年举办培训班3期以上,使18岁以上的村民都掌握了2至3门农业实用技术。
三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民自愿参与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带领千家万户一起闯市场,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木子养殖合作社成立以前,农户单家独户发展养殖,疫病难防,销路难寻。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走“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化合作经营道路,实行“七统一”服务(即统一收集市场信息、统一引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免疫程序、统一生产技术操作、统一销售和统一品牌),使分散的养殖户成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60人,遍布周边10个行政村,年出栏商品猪近3万头,创产值2500多万元。
四是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分散的农户成为产业链或产业群体的一分子,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劳动力、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要求优化组合,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集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安化县碧源果业合作社以东坪镇青全村布朗李示范基地为龙头,通过采取典型示范、上门服务、共享品牌(合作社已注册“碧源”商标)、统一销售的方法,引导农民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向名特优水果种植,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名特优水果基地20多个、会员50多个,预计到2007年,名特优水果面积将达到1万亩,年产值5400万元。
五是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减少了生产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提高了产品利润率,从而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田庄乡桃中村中猪养殖协会统一从饲料厂进购饲料,进购价格要比市场均价低60~100元/吨;统一产品销售,中猪的销售价格要比市场均价高0.1元/斤;统一进购和配制疫苗,如一支肺疫苗所需成本比市场价最多时少12.7元。据测算,与普通养殖户相比,该协会会员每出栏一头生猪,可减少饲料成本40多元,增加销售收入30多元。年,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600多元。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好的路子,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尚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因素分析,其一是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平均会(社)员仅为115个,其中会员人数在50个以下的合作组织32个,占68%。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会员少,产值小,经营不成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其二是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章程,或者没有严格按照章程办事,特别是在利益分配机制上还没有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组织开展活动较少,会员联系不紧密,甚至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空有其名。其三是加工水平低,带动能力不足。目前,我县绝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热在生产,冷在加工,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其一是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各级各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其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近几年涌现的新的组织形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其法人地位和归口管理部门尚未明确,登记管理秩序比较乱。全县4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经过登记的10个,仅占总数的21%。从注册登记部门来看,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家。其三是扶持不够得力。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贷款难、注册登记难、征地难、运输难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合作组织的投入扶持机制。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体因素分析,要将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其中存在难于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其一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习惯于在既有地域上过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安化是一个贫困山区,农民的地域观念更加牢固,合作意识不强,难于接受跨村跨乡的联合经营。其二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偏低,很难按照专业化、标准化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其三是农民发起人的工作热情高,但普遍缺乏经营管理能力,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趋势:“三力”并举,前景广阔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展前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