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平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汇报范文

平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汇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平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平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在省市二级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17.95亿元,增长4.86%;第二产业54.02亿元,增长12.25%;第三产业30.13亿元,增长11.9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1.12%、54.65%和34.23%,调整为年的10.85%、54.7%和34.45%,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22个百分点。同时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86%,高于“九五”期间平均贡献率38.71%,第三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加大,我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已逐渐改变,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来看:一产通过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基本形成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高山蔬菜、绿色畜禽为主导的八大龙头、八大基地。年,全县农业经济总收入达259.6157亿元,比去年233.1902亿元增长11.3%,农业总产值17.9646亿元,比上年17.5718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4030元,比上年3794元增长6.2%,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相继涌出了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四季柚之乡,蘑菇之乡,席草之乡。

二产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突出抓好扶优扶强、产业升级等重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8亿元。纵观工业经济全年运行情况,表现为增长速度前高后低,全年保持适度增长,并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企业竞争力强、经营稳定、管理规范等优势突出,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势较强,增幅比整体工业高出近1.5个百分点,其占全县工业比重也由上年的24.4%提高到26.3%。二是强镇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在工业园区建设的带动下,强镇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进一步明显。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五大强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99.3%。三是主导行业优势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县塑编、印刷、纺织、机械仪表、食品五大主导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6.4%、32.8%、17.3%和13.3%,五大主导行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82.8%。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全社会外贸供货值11.2亿元,自营出口4500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和89.79%。

第三产业通过创新体系,强化服务、改善环境,信息、中介、房地产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市场销售稳中趋旺。特别是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年是近几年我县旅游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达57.6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全年旅游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44%,同时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经验

概括我县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我们关键把握了以下五点:

一是开拓智力——更新观念换思路。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县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规划》,在年提出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造特色、争先发展、调产见效、全面进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特色工业、园林城市、信用政府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绿色的目标,加快以塑编、印刷、纺织、机械仪表、食品行业为主的结构调整步伐,逐步确立和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通过创造特色,在全省显优势,在全国争位置。

二是强化动力——深化改革转机制。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近几年来我县已经规划建设11个县级以上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25万亩,已启动3727亩,已实施项目181项,完成投资8.6亿元。进一步扶持了我县印刷、塑编等产业的壮大发展。同时,加大了人才机制的创新力度。通过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引进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560多名,其中高级管理人才130多人。

三是借助外力——扩大开放搞引进。年全县实现全社会外贸出口供货值10.5亿元,自营出口540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达4500万美元,同比增长89.79%,金田集团公司和宇宙集团公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成为我县出口新的亮点;审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总投资68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9.5万美元。同时设立均外机构3家,带动出口350万美元,国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形势看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是形成合力——山海协作聚优势。为促进我县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县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谋求双赢”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牵线搭桥、信息咨询、排忧解难等工作,广泛组织发动经济主体,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协作。重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去年全县欠发达地区共引进项目1000多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五是培植主力——民营企业唱主角。我县先后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党政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帮助民营企业发展,政府通过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兴办好的项目,吸引民间资金积极投入,并依法放开经营范围,给予民营企业优惠待遇,促使民营企业加入到结构调整这个主战场,在结构调整中不断做大做强。

三、存在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相对贫困面大量广。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03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4940元低22个百分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全省的一半;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我县有31个乡镇75万人口分布在山区半山区,贫困面较大,今年我县有25个乡镇被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占全县36个乡镇比例的70%,全县人均收入低于2366元的低收入人口还有20多万人,要完成这些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难度较大。

二是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我县目前财政较困难,乡镇财政赤字达2亿元以上,一些大的项目建设常常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导致产业开发相对滞后,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特色优势,县里在招商引资上政策还不是十分到位,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投资环境须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交通条件较差,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的一个良性的投资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四是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明显。从产业内部结构分析,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结构则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现象,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县工业经济主要依靠印刷、塑编等传统轻工业,而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等制造业等比重较低。而且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全县31个欠发达乡镇工业产值仅占全县0.7%。

五是中高级人才队伍短缺,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目前全县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高级人才和熟练技工外流,中高级人才比例偏低,成为我县产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较大的制约因素。

六是政府部门引带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服押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全县规划建设用地有限,产业布局急需加强规划,我县发达乡镇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欠发达乡镇用于连片开发的集中工业用地也越来越少,城市规划与工业规划尚需进一步衔接。

四、下一进发展思路

在下一步发展中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加速城市化进程,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效益农业和提升第三产业,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化投资软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强全县的综合经济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县到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年均第三产业74亿元,年均递增14.48%;工业总产值438.6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16.33亿元,年均递增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年均递增13.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3亿元,年均递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年均递增4.5%。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今后我县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六大优势,强化四个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把握六大优势:

一是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较高,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县内有16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众多的沙滩、岛屿,广阔的海涂尚可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很有特色,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渔寮、炎亭沙滩等具有较高的休闲观光、渡假考察价值。三是区位优势。是浙江开放的南大门,依托腹地广,占据浙南闽北四县、市边际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之地利。104国道、龙金大道、环海公路等公路纵横交错,温福铁路、高速公路、东海大道建成后,陆路交通更加便捷,经济腹地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内外联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四是机制优势。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较发达,在经济发展许多方面,率先进行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非国有经济发展路子,形成了经济发展独特的“温州模式”之一。全县市场体系较完善,并拥有水产品、副食品、礼口等市场80多个,辐射面达闽东北、浙南十几个县市。民营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党的十六大,为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空间,也为我县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五是产业基地优势。全县拥有印刷、塑编两个国家级生产基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目前温州正在全力打造“国际轻工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的区位及滩涂、土地资源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温州“国际轻工城”的后方生产基地之一。六是人经济优势。原有十几万供销大军在全国各地,目前又有一大批人才、资金在外地创业,有着丰富的创业、销售、管理等经验和雄厚资本。

强化四个重点:

一是强化“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是商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要把握好“特色”这4个字。要腾出土地资源和政策空间,下决心建设一批综合性的特色产业,要坚持与区域经济既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把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二要强化“先进”。要进一步壮大产业经济,始终要先行一步、领先一着。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力争在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提升行业和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注重利用和发挥信息化的力量,通过信息化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使我县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绩效在国内领先,骨干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成为省内同行的排头兵。三要强化“绿色”。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并重,全力打造一个“绿色”。四要强化“效益”。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整合资源优势,着眼于产业的融合,服务的配套,充分参与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做好四项工作:

(一)扩大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前提在于扩大开放,核心在于借力发展。尤其是在战略启动阶段,在立足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争取外援支持、依靠外力推动至关重要。

1、谋求更大的开放。一是要培育更加开放的观念。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发展观,突破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突破一般的开发框架与模式,突破区域界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建立更加开放的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更积极地面向国内外市场。推进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运行机制。三是建立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体系。认清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冲破“围墙”阻隔,实现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提高区域经济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区域经济的特色性和互补性。四是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明确一个方向,确定一些重点,集中全县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主攻奋斗目标,每年办成几件大事。

2、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外资是借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专门机构和足够的招商引资经费,主要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责任制,上上下下都要引起对招交引资的高度重视,人人参与,形成招商引资的高潮,要制定激励政策,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奖励分成和用人制度相挂钩。强化机遇意识,既要做好引进内资的文章,积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寻找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本的结合;又要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力争在利用台资上有所突破。把握好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好前期项目工作及项目库的建设,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工作,特别要注重大产业、大项目引进,在着力抓好工业招商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农业、旅游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突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产业,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提高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1、积极发展效益农业。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把蘑菇、四季柚、草食型畜牧业、马蹄笋、蔬菜、席草、浅海滩涂养殖作为我县农业七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重点抓好畜牧业、四季柚等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重点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动物,五年内,建成2-3个规模较大、有一定带动能力的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及5个特色畜禽养殖基地。二要把农产品加工营销业作为新产业来大力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业,使农产品的包装水平上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响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按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思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扶持力度。五年内,要重点培育蘑菇和卤制品2个加工园区。三要加快建设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围绕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技术规程、有质量标准、有品牌和包装、有营销载体”的“五有”要求进行全面改造。五年内,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四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组织、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与产品以及放心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五年内,全县争创各类名牌农产品10个(新增)。同时,要通过媒体、会展,大力宣传我县主导产业的品牌形象。

2、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差距在工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一要主动接轨“国际轻工城”,承接产业大转移。这也是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度高速公路贯通,温州瑞安用地紧张,给产业大转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要创建高效服务环境,设立服务机构,实行特事特办,跟踪服务,要提前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工业园区规划调整,抓紧增加规划连片、大规模的工业园区,争取列入省重点项目,转农保地为工业建设用地,以解决工业项目用地上卡脖子的问题,要勒紧裤腰带,下决心集中有限的县、镇财力,提前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工作,使入园企业一来就能安得下,一来就能基建、生产、早日出效益。当前要重点落实好灵溪家俱产业生产基地、不锈钢生产基地和礼品生产基地的用地指标与前期工作,尽快使其动工投产,发挥示范作用,以引进更多的相关产业进入。二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印刷、塑编、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保持发展优势,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五年内力争完成技改投资26亿元,做好技改投资服务,重点要做好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发展仪器仪表、家俱、不锈钢、礼品等新兴行业。三要大力打造国家号品牌,目前,我县已有“中国印刷城”、“中国塑编之都”两个国字号品牌,“中国礼品之都”正积极申报之中,要进一步深化区域品牌创建内涵,完善基地配套工作。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上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公司建立协作关系,加入其产业链,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四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工业园区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工业化的主要载体,是我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亮点。要进一步编制好温州“国际轻工城”后方基地规划,龙金大道两侧经济走廊规划及温福高速公路接口处规划,重点园区要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来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保证必要的投资强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把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推向市场化,鼓励大集团、大公司及民间资金进入工业园区建设,今后政府的财力投入要集中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改变以往那种“撒胡椒面”、“遍地开花”的投入方式,对乡镇一级工业工作考核,主要看其为园区产业集聚所作的贡献。要加大对灵溪、龙港各5至10平方公里的市级工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规范园区建设,在灵溪、龙港设立扶资开发区,引导周边经济欠发达县、乡镇的项目、产业向扶贫开放区集聚,同时,加强对金乡、钱库、宜山的特色产业的培植,布置一批规模适中的特色工业区,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在全县逐步形成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市级工业园区——县乡工业小区三级体系框架,打造好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3、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经济增长点,要推动结构转型,带动消费升级,拓宽就业门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要抓快制定现代物流业规划的编制,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我县港口、交通便捷,专业市场发达和区域块状经济明显的优势,加快运输、邮政、仓储、配送、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合理规划和建设物流设施,大力发展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推广特许经营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要继续做好浙闽轻工贸易城、金乡台挂历市场等重点市场建设,大力扶持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温州礼品城等专业市场规范发展,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二是着力培植旅游业。搞好旅游规划,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整合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要抓住一个中心,重点推出三条旅游热线。抓住一个中心:要强化灵溪、龙港二镇在我县旅游发展集散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使其成为“城景交融”的综合旅游功能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努力开发人文、历史、农业、工业观光景区和健康有益的夜生活娱乐场所作为重点。推出三条热线:构筑和完善滨海游、生态游、商务游等三条旅游线,渔寮、玉苍山、炎亭、玉龙湖等景区争取成为形象鲜明、设施齐全、吸引力强的3A以上国家级旅游景区,年均游客接待量达120万人次,使我县成为温州市旅游副中心,渔寮景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三是规范提高房地产业。围绕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合理布局开发项目,凸现城市区位功能。增强质量意识,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精美住宅小区。规范房地产开发经济秩序,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激活房地产市场。四是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拓展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领域,加快发展信息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住处基础平台,积极放大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三)构筑载体,以城市化为龙头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化建设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新空间,为调整城乡社会结构提供了新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态和发展的新舞台,以城市化为载体,促进经济社会的自驱动起飞,是县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

1、努力培育中心城镇,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扎实推进城市化,切实加强中心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根据《县城镇体系发展纲要》建设的总体要求,拉开城市框架,西进北联,基础先许,流动发展,加快县城中心区、龙港中心区的建设进度,抓好大道、龙港世纪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一切可以经营的各项城市资源推向市场,在城市燃气、交通运输、电力、通讯、供排水等行业,加快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力度,形成投资、经营、回快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扩大城市规模,把建设成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山水风貌的浙南闽北边际的制造、物流与文化中心。积极发展中心城镇,择优培育经济强镇,完善城镇体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发展平台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拉动是最直接的举措。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功不可没。今后8-10年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黄金时期”,全县上下要努力争取项目建设有一个新突破,争取每年有15-20%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投入大规模的资金,从微观环境中、在项目建设中抓出GDP来,抓出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来。要积极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储备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的资金支持,积极向省里、国家争取大项目、重点项目落户。探索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加强重点项目实施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温福铁路段、高速公路段、挺南水库、瓯南大桥,河道整治、龙港、灵溪工业园区、礼品城产业区、温州家俱产业园区,大渔湾围垦、江南海涂围垦,灵溪龙港煤气管道等一大批关系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使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以投融资改革为契机,研究出台鼓励投资的政策,把握投资政策导向,促进投资增长,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兴业积极性。

(四)强化支撑,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实施跨越式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县”的战略方针,把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作为我县实施跨越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

一是坚持“科教兴县”的战略方针。要与时俱进地抓好“科教兴县”工作,深化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科技经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加大科教投入,发展教育事业,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在发展科技教育中赢得更大的支持;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尤其是加大我县支柱行业专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资源转换能力。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的“信息教育”,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网络化知识和技能。

二是要充分发挥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高级人才和熟练技工外流,这是制约“制造”的重要因素。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吸引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要制订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