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赴外地学习工作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3月18日至3月19日,在中小企业局局长的带领下,中小企业局一行四人实地参观考察了小吃文化城、小吃培训中心、美食街,听取了小吃办公室主任、小吃集团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的相关介绍。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吃,香飘九洲
(一)千年古邑,小吃之乡
---闽中腹地,千年古城,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支流沙溪下游,鹰厦铁路、205国道及银福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兴建中的三明机场距城区仅3公里,300吨级货轮可直达福州马尾港。西邻三明市,东接南平市,北倚顺昌、将乐,南向大田、尤溪,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密,土地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盛产稻米、花生、柑橘、花奈、板栗、茶叶、烟叶、木材、毛竹、笋干、香菇、油菜籽、药材、木耳等多种农副产品。玉露酒、板鸭为传统名产,小吃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而闻名遐迩。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199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群众历史上善于制作小吃的优势,着力培育小吃特色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出外从事经营小吃,走出了一条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城乡居民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二)小吃,走向全国
小吃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清淡养生和经济实惠而著称,被餐饮界誉为中国饮食行业的一朵奇葩。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吃吸纳各地精华,不断创新品种和制作工艺,名点小吃品种多达240多种,长年上市的有50多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委、县政府为把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小吃推向大市场,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成立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小吃同业公会,成立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小吃集团文化城管理有限公司,加强宣传,协调服务,不断扩大小吃品牌在外影响,使小吃形成大产业逐步向省内外扩展,小吃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小吃店遍及神州大地,有的已在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落户。在外小吃经营店达1.3万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20%,同时还带动周边地区城乡从事小吃业的人数近万人。小吃业已经成为推进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并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各地餐饮市场。
(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
小吃沿习了源远流长的汉族饮食文化传统,至今有不少品种还保留着古老的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小吃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体上分为两大流派,又互相融合交流:
一是以城关小吃为代表,受等沿海城市小吃影响,制作精细,口味清、鲜、淡、甜,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花椒饼、鱼丸、豆腐丸、烫嘴豆腐、烤豆干等,调味料用鲜香豆豉油,独具特色。
二是以夏茂一带为代表,受客家和江西影响,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制作原始纯朴,原汁原味。口味咸、辣、酸,如米栋、金钱蛋、芋包、牛系列等。此外如南霞猪脚、泥鳅粉干等都有一定知名度。
小吃风味特色和制作特点:原料米面杂,加工蒸煮炸,经营便廉小,口味香鲜辣。即小吃是以植物性原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煮、炖等主要加工方法制作出具有营养平衡、卫生方便、物美价廉等优点的大众化食品。
(四)经营独特,优势尽显
小吃经营特点:
1、适应性。口味大众化,价格平民化,经营简捷化。服务特色三味到桌。桌面上均有摆放酱油、米醋、辣椒酱,顾客可以随自己喜爱添加各种调味品,“众口难调自己调”。
2、特异性。风味独特,技术独到。如扁肉用搅制或捶打成馅,成品脆嫩膨胀,再如烧麦、芋包、牛肉丸等品种原料和制作方法均为全国少见。
3、普遍性。小吃于1997年向全国商标局注册了商标,减少了经营业主从事小吃业的市场进入成本,只要保持固有风格,生意马上见好,立竿见影。从此小吃风靡八闽,誉满神州市场广阔。
4、有益性。小吃的原料以米、面粉、杂粮为主,馅料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和食用菌等,有益人们身体健康,营养平衡;加工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高脂肪、高能量、高盐的品种很少,符合现代人养生之道,食品中的有益成份能有效保持,做到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5、包容性。小吃经过多年来发展,挖掘传统优秀小吃和吸纳各地著名小吃品种制作精华和制作方法,为我所用,不断创新花色品种,从过去的100多种,不断增加到现在的240多种,并受到各地消费者欢迎。
小吃业能够风靡全国大江南北,其独特优势在于:
1、小吃以其平民化贴近生活的美食,物美价廉、朴实无华的食品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普遍百姓不仅消费得起,而且十分便捷,具有适应性广,竞争力强的优势,到一个地方能迅速扩展各地小吃市场,影响日益扩大。
2、口味上虽然以清淡为主,但每个店都有“辣椒、酱油、米醋”等三种调味品。辣椒又香又辣又麻,俗称“麻辣”,酱油味极鲜,米醋既酸又香,特色突出,能较好适应各地顾客的饮食习惯,适应性广。
3、小吃业经营上实行制作与经营店分离。原料制作者将小吃店所需要半成品制作好后,分送到店,开店者只要烧好开水,准备好调料就可以经营。实行原始的原料配送方式,分工比较明确,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农民出外经营开店不会制作品种的困难。
4、投资与经营分离。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看到有发展潜力的店面,出资装修后,委托有经验经营者负责经营,实行股份合作制,利益均沾,皆大欢喜,解决了经营小吃业的资金困难。
(五)政府主导、立足之本
小吃发展如此之快,其立足之本在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品牌推动、加强管理、规范服务。
1、成立管理机构
县委、县政府为推进小吃业的发展,于1998年3月成立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小吃办);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加强行业管理,同年组建小吃同业公会;1999年6月成立了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目前,这三个机构合署办公,分工协作,全面负责小吃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培训、信息网络等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都建立小吃办,配专职人员2-3人,从事小吃业的宣传引导、组织培训、协调服务工作。根据小吃业发展和维护小吃业主合法经营权益需要,成立“维护小吃业合法经营权益领导小组”,并聘请法律顾问,从事品牌管理、侵权事件查处和维护经营业主合法权益工作。同时提出“一乡一城一组织”发展战略,即由一个乡镇负责建立一支小吃队伍,开发或为主开发一个城市的小吃市场,并在相关城市设立联络管理组织,提高自我管理、互帮互助,自我服务,共同发展的水平。
2、加强行业管理
针对经营小吃业从业人员多、辐射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为加强外出人员行业管理,严防不良商家伪劣假冒小吃,掺假掺杂,以次充好,损害小吃声誉,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小吃品牌,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办法,加强小吃业的管理工作。一是规定凡外出经营小吃业者,都必须经过小吃培训中心培训,获得合格培训证书,方可外出经营小吃。并经考核认定,颁发小吃商标准用证和商标牌匾。二是对小吃同业公会成员重新调查摸底登记,换发新证,建立行业行规,规范市场运作。三是向外出经营小吃的业主发出公开信,告诫经营业主一要遵纪守法,文明经商,树立小吃的良好形象;二要卫生整洁、优质服务,赢得顾客的信赖;三要保证质量、以质取胜,体现小吃独特风味;四要公平竞争、团结友爱,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要保护品牌、维护权益,维护小吃商标品牌。
3、制定行业标准
为提高小吃店的经营档次,提升“小吃”品牌形象,小吃同业公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意见,制定出小吃店经营行业标准,并在各地付诸实施。具体标准如下:一是经营环境标准。营业厅与厨房隔离,环境卫生整洁,店内卫生条件符合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的要求,亮证亮照经营,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二是经营规范标准。店内桌椅、工作服、餐具三统一,明码标价,规范服务;三是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安全、质量保证,体现小吃独特风味,不经营伪劣食品,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妨碍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四是店面标识标准。凡正规小吃经营店必须向小吃同业公会办理入会和小吃注册商标准用证手续,并在店内悬挂“小吃”注册商标准用证和商标牌匾。
4、加强技术培训
为提高小吃从业人员素质,小吃业同业公会注重抓好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在县职专学校内建立“小吃培训中心”,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等进行培训,提高小吃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为适应小吃业发展和提高培训层次的需要,,县委、县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建设高四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小吃培训中心大楼,实行长期办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小吃经营业主的素质。
为适应小吃业发展的需求和规范培训工作,小吃培训中心根据市场发展和学员学习需要,编写了《小吃》、《小吃丛书第一辑》、《小吃制作秘方汇编》、《小吃技术配方及问答》、《小吃经营与制作技术》等60万字的技术教材,有效提高了外出经营业主的卫生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维权知识和小吃制作工艺技术。
5、建设小吃文化城
小吃文化城位于城区高速路出口处。总投资2.6亿元,占地面积3824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5000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徽派园林设计手法,形成“一场(一个中心广场)、四区(即小吃及各地风味小吃美食、休闲娱乐、旅游购物、星级宾馆)、五轴(五条通道相互交叉)”的景观系列,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小吃文化城的建设不仅给小吃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还大力宣传了文化,很好的推动小吃业大发展。
6、举办节会和推介会积极宣传
自1997年起,将每年12月8日定为“中国小吃文化节”。1997年12月8日在广场召开了首届“中国小吃文化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张延发将军以及海内外嘉宾1000多人参加盛会,产生很大的轰动效应。
县委、县政府组织团队分别于和在北京以及上海举行小吃推介会,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有近百种小吃店当天也在北京和上海开业。今年还将组织人员远赴宝岛台湾开展推介会,届时将有大批小吃店登入台湾。
7、开展系列服务
(1)营造发展氛围
以每年的“中国小吃文化节”为平台,充分展示小吃悠久的历史文化,邀请专家学者和中外嘉宾、客商到参观考察,品尝小吃,组织小吃经营业主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举办的各类餐饮活动,通过节会活动扩大小吃在外影响,营造小吃发展氛围。
(2)建立行业组织
根据在外经营小吃人员多,区域性广的实际,为加强小吃行业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乡一城一组织”发展战略,由一个乡镇负责建立一支小吃队伍,开发或为主开发一个城市的小吃市场,并在相关城市设立联络管理组织,提高自我管理、互帮互助,自我服务,共同发展的水平。
(3)注重信息交流
小吃办每月编印一期《小吃信息》,及时把县委、县政府有关小吃业工作动态,各地小吃市场信息,各种小吃品种制作技术传送给各乡和小吃同业公会会员,加强与各地小吃行业组织和联络员的沟通联系,促进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搞好维权保障
成立“维护小吃业主合法权益领导小组”,在公安局挂牌设立小吃业维权办公室,抽调专门干警开展工作。接收小吃业主的投诉,积极配合当地公安、工商部门,为经营业主协调解决纠纷、侵权的投诉案件,千方百计维护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
(5)开展信贷服务
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贷款,积极为小吃业主协调贷款,解决部分小吃业主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问题。
8、加强品牌管理
小吃同业公会图形商标已经国家商标局注册,并与8月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为加强小吃商标品牌管理,保护“小吃”商标的专用权,区分小吃经营店标准和商标真伪,小吃同业公会对“小吃”商标的使用已制定出如下管理办法:
(1)凡达到小吃经营标准的小吃店,由经营业主向小吃同业公会申请,经小吃同业公会派员实地考察认定后,店面门牌统一使用小吃同业公会统一设计的门牌标识。此类小吃店由小吃同业公会和在外行业管理组织统一分别在有关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小吃网站上登载宣传,扩大影响。
(2)对暂时达不到经营标准的小吃店,必须按照“小吃”注册商标管理办法办理“小吃”注册商标准用证手续,店内统一悬挂“小吃”注册商标准用证和商标牌匾,小吃同业公会在区别真伪时给予认可,待条件成熟时申请使用小吃标准店的门牌标识。
(3)对未经小吃同业公会许可,擅自在相同或类似服务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小吃”商标标识的,小吃同业公会或其会员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诉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维护商标专用权。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客家人久居武夷山山脉深处,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女子更是脑灵手巧,平平常常的食品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口味.小吃集中原烹饪文化和古虔百越人后裔山区饮食文化的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鲜辣酸香客家风味.
小吃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季节性的特色小吃,如艾米果、凉粉、苦瓜肉丸等。有不受季节限制的,如县花生巴、县豆巴、老婆饼、赣州麻通、信丰萝卜饺、南康月亮巴、大余多味花生、崇义水饺、客家番薯食苑、宁都肉丸、荷包肉等。
但是,小吃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如何打造小吃的品牌呢?如何发展小吃这个行业呢?如何把小吃业做大做强呢?小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围绕如何推广小吃上下功夫,当然要发展一个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根据目前我县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重视发展,成立小吃业管理服务机构
小吃店的投入小,回报快,操作简单,人人都可以从事,小吃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当前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应该提高对小吃业的重视程度,建议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如小吃业发展办公室。全面负责小吃业发展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培训、信息网络等服务工作。
(二)创新模式,寻求快速发展
我们不应该简单的照搬照套别人的老路,要创新模式,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小吃业的发展可以总结为“做大做强做优”,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走一条“做优做大做强”的发展道路,因为,别人已经在做强做优自己的品牌,我们就要跟上发展节奏,先发展一些优势小吃,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品牌打出去。
(三)统一标准,规范有序发展
要提高小吃店的经营档次,提升品牌形象,制定出一个行业标准,一是经营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整洁,店内卫生条件符合当地有关部门制定的要求,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二是经营规范标准。店内桌椅、工作服、餐具三统一,明码标价,规范服务;三是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安全、质量保证,不经营伪劣食品,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妨碍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四是制作工艺标准。采用相同制作工艺和原料,使口味纯正。
(四)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要提高小吃从业人员素质,注重抓好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在县职专学校内建立“小吃培训中心”,邀请名厨来校讲课,轮流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待业青年、下岗职工等进行培训,提高小吃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五)加大力度,营造发展氛围
每年举办一届“小吃文化节”以此为平台,充分展示小吃悠久的历史文化,邀请专家学者和中外嘉宾、客商到县参观考察,品尝小吃,在报刊杂志以及电视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人员到大城市开展小吃推介会,宣传小吃,营造小吃发展氛围。
(六)开展信贷服务,解决资金难题
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为小吃业主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为小吃业主协调贷款,解决部分小吃业主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