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调研报告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市民切身利益保障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近年来,区城市道路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前所未有的建设规模及短促的建设周期,地下管线工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市民为此反映不断,“拉链马路”已成为市民投诉的重点。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对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当前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经初步调查发现区道路地下管线状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线新建、改建、扩建频繁,道路拉链现象严重,已经成为道路设施的第一杀手

根据市政公用局提供的数据,每年经过批准的地下管道施工开挖就有1500处,如果加上未经过批准擅自开挖的2000件,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工程的1500多件,全市每年有5000处左右。在区,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许府巷马路拓宽工程刚铺好沥青,因为忘记埋设电缆,开膛破腹,再次挖开。如此频繁地给马路“破膛开肚’’动手术,路面重复施工,致使政府养护路面的费用逐年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浪费。同时,管线施工带来的噪音和尘土污染了周围环境,影响着市民身心健康,城市市容也遭到破坏,每年各部门收到的投诉和人民来信仅此类投诉占70—80%。这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还造成了交通不便,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广大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二)管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地下资源浪费严重,已经成为集约发展、技术进步的巨大障碍

目前依托城市道路的各类管线都由运营商自行设计,毫无章法,盲目扩展,无人管理。一般道路下面少则30孔管道,多则60多孔管道,在汉中门大桥改建工程,规划部门审批了80孔管道,搞得桥梁增加了建设成本。西方国家在二战期间就已建成了规模大、用地省、有利于发展的共同沟,成为了反法西斯的地下战场,而我国城市的共同沟目前很少见,我市目前还没有一条。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导致了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长此以往,只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三)地下管线资料残缺,设施老化,运行失稳,已经成为安全的重大隐患

现有管线调查资料陈旧,不详细,无法从整体上做到工程集约化布置;由于管理问题,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严重残缺,或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开发迟缓,未能充分利用现代“补漏”科学技术(即指对城市地下管线的补测补绘工作),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精度、技术力量规模上与实际要求相差很大,无法为工程建设提供合格服务,导致管线频繁受损。

大家都应该记得,去年二月五日地铁二号线汉中门区间段施工发生惊心动魄的管线爆炸事件;8月26日由于新模范马路上自来水管道陈旧破损,两个小时连阀门也没有找到,导致了道路沉陷。这两起事件都发生在区,不但影响到工程施工,而且还严重影响到区里的居民,牵涉到区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是建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但也同时带来了老城区的管道等设施老化严重的问题。原有管道生产工艺落后,管道的材质差,抗压抗腐蚀能力弱,常出现管道破裂、渗漏等现象,老百姓生活安全无法保障。

(四)部分工程管线专业设计观念僵化,设计水平较低

一部分管线工程设计水平低,没有从整体系统出发综合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利用,这造成了地下管网的效率低下,重复施工等弊端。主要原因有:一是很多管线根本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很多管线建设工程都是施工单位“自说自画”随意创作;二是部分设计单位改制后,为追求效益,往往将工程投资规模做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墨守成规,过分拘泥于设计规范,不进行现场调查,对许多实际问题不具体分析,一味按照规范搞一刀切。例如,雨水检查井的设置,按规范一般每隔30~40米设置一个,设计人员不考虑道路总体平面,一律按等距离布置雨水检查井,常造成雨水井建设在不合理的位置,影响工程建设。

二、管线建设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

管线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浪费了城市的资源、市民的金钱,牺牲了城市的环境,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广大市民怨声载道,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

按照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今后五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要做到“壮大城区经济、优化城区功能、精致城区管理、彰显城区品味、创建城区品牌、提升城区价值、藏富城区居民”。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思路、研究和探索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城市管理机制和方法,按照“整洁、有序、美观、方便、舒心”的要求,坚持“数字化、法制化、长效化”的管理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城市管理品牌,构建最适宜企业发展、人才创业、人民生活的优良城区环境。

因此,区作为首善之区,积极改革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模式,促进地下空间的科学发展,其首创意义也很显著。

三、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区不断推进改革,我认为可以分新区和老区两个区域,即蓬勃发展的新区和历史悠久的老区。不同的区域,其地下管线状况必然有所差异,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模式。

(一)新区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1、让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地上空间和地面空间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让主权和收益回归广大市民。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逐渐被城市建设所利用,但多数情况下都未考虑地下空间资源的有限性,有偿性,地下管网的敷设正是如此,存在着盲目的利用和长期的占用,加之地下管网工程的改建,重复施工难度大,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地下空间资源和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进而妨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管沟是解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空间尚未完全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尤其在地下工程管线众多,道路横断面宽度受限制,工程管线检修频繁的地方运用综合管沟,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地下空间和建设费用,也可使地面常“开膛”的道路诟病逐步根除,造福广大群众。

同时,我认为可以率先在科技园推行城市地下空间有偿使用的制度,使地下空间的利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明确政府、企业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权属,从制度上建立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2、彻底分离管道建设和设施运营,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促进建设和运营的互动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广大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思路,研究和探索新的城市管理机制和方法,以推进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新区管线建设工程可以大胆采用“代建制”,即经过规定程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管理公司或具备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其它企业,作为项目建设期法人,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投资人或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项目的建设,以达到控制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相对传统的、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言,“代建制”更为科学、合理。

地下管线的资源,特别是通道资源,与道路一样具有城市公共品的特性,应该由代表市民利益的政府公司统一建设,运营商只能是租用或者购买,彻底斩断运营商的垄断链。统一建设将有利于掌握政府资源,发挥资源效益,提高工程协调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避免无序开挖马路、市政科技落后等缺陷,节省综合成本。

(二)老区地下管线建设模式的建议

我们必须积极改善老区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情况,不断提升老区的品质,促进区地下管线建设的综合发展。

1、严格遵照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管理。

管线施工依附于道路施工,管线单位在施工中,如遇一些障碍物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往往都采取躲避的方式,擅自改变管线埋设位置,不按管规施工,容易出现管线错位、布置混乱的问题。且管线施工由于其产权的原因,都是自行组织施工,许多都没有质量监理,也没有明确的质量监督部门。而一般管线只要有一定的覆土厚度就能保证管线安全,而不去考虑道路质量,开挖沟槽后,往往回填材料、压实标准、井盖施工不能达到道路质量要求,出现沟槽处路面沉降问题。

为解决以上施工问题,我认为区属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建立区属负责制。在本区范围内,道路开挖必须经过统一审批。对于私自乱接、开挖等违规、违章行为,市容及市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对于必须开挖且通过审批的管线施工,区属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督促设计方做好设计,督促施工方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细化到每道工序的施工工艺的步骤和方法,并严格实行施工单位负责制,“谁施工,谁维修”。

2、不断完善地下管线档案,健全地下管线事故的报警体制,提高管线使用的可靠性。

地下管线档案作为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而目前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现状却是令人担忧。档案的严重残缺,影响着我们的建设速度。

目前我区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下阶段,我建议结合全市地下管线综合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区应积极进行综合普查、测绘,建立健全地下管线档案,形成完整的信息库,升级地下管网信息查询管理系统,并将此纳入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改变因地下管线不全、不准而造成的规划、建设、管理、管线维护等工作的被动局面,而且能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不断完善数字化城管协调机制,提高我们日常的管理水平,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新竣工的道路必须将地下管线情况归档。

此外,许多管线的问题在一开始时都比较微小的,得不到重视,使其不断地发展,进而造成重大损失。下一阶段应建立管线事故的报警制度和与其挂沟的奖惩制度,由各住区的街道基层或相关单位负责管线的部门共同监视,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问题的难度降到最小,同时损失降到最低。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也对城市管线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今后区管线建设工作中,我们必须消除以往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即不和谐因素),进一步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使管线建设在区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益。作为区人大代表,我也将做好民生诉求的表达者、民生意愿的实践者、依法履职的执行者,力所能及地为广大群众办好实事,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解放思想,万众一心,共同促进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