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政协办提振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区的资源与优势
区面积26.62平方公里,人口68万,是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城区。“”期间,区牢固树立“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具体特点如下:
1、商贸繁荣,经济领先——区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5.6亿元,财政收入的总量、增量继续保持六城区之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63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4.1亿美元,外贸出口26.5亿美元。
2、单位集聚,资源丰富——区不仅是核心的政务中心,是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区域办公;更是金融商务中心,世界第七高楼紫峰大厦招商火热,国际商城厚积薄发,湖南路0405片区拆迁如火如荼,模范马路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打造有序推进,国内各大银行和各大外资银行均在区设有分行。同时,还聚集了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不少国际公司希望通过区独特的人脉关系和政策影响力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
3、科教发达,人才集中——驻区有20所大学,70多家科研所,10多万专业科技人员(其中两院院士41人,占省的48%),全区1/3的居民受过高等教育。依托大学高校大学科技园,初步形成了以软件业为主题,以路和模范马路科技街、软件城为载体的“两街一城”高科技产业布局,集聚效能逐步显现。
4、区位交通优越,服务体系完善——区位于中心都市圈,产业群居和城市生活空间的中心。区内信息网络发达,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了金融、保险、会展、商务、物流、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并有四十余家律师事务所,三十余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完备的法律、会计服务,聚集了五家五星级酒店和多所三甲医院。
5、总部企业云集,产业优势明显——总部经济迅猛发展,对全区财政贡献度达到48%。绿地集团、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网络同兴集团公司分公司、省电力公司、中石油销售公司、苏宁电器集团等一大批内资大公司在区设立了地区总部,朗讯、艾默生、微软、松下、时代华纳、百思买、阿尔卡特等世界500强企业也在区设立了地区总部。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贡献度超过70%,苏宁电器集团连续5年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甲。
二、制约城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区在全市城区和郊县中,占地面积倒数第二,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储备倒数第一,走简单消耗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扬自身科教人才之长,避土地空间之短,全力发展以优势生产要素为特色的集约型经济,保持区的活力和竞争力。
区作为老城区,在之前的各项经济建设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发展,但是创新发展的思路不够宽。随着相邻城区的迅速发展,区正在逐渐边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服务环境优良,但有弱化趋势。区在打造服务环境方面,以“三服务一争创”为特色,一向为驻区企业所称道。但由于机关干部队伍的变化,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的调整、过渡等原因,使原先“一流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代办服务,合成服务,一体服务”等一系列好的传统有明显滑坡迹象,机关职能部门以罚代管现象有明显回潮迹象,少数干部话难听、脸难看、要吃要喝的不良作风有明显返潮迹象。
2、区位优势明显,但开发滞后。新街口商圈目前仍是首要的商贸商务中心,但区黄金地段的价值正在被稀释。近年来,兄弟城区在周边地区进行了持续的、高强度的开发改造,享受着区域增值给其带来的红利。玄武的德基项目对新街口的高端商贸进行了重新洗牌,路100万平方米的开发为其提供了发展腹地;白下区也在原有的基础上集中在新街口实施12个重点项目。兄弟城区的迅速发展使区渐渐被边缘化,区商务成本在本地高于江宁、新城区、高新区等城郊地区,而区的大学、人才则为全市共享。近年来,高校纷纷外迁至和江宁区域,这些都对区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制约。
3、商务载体丰富,但竞争性下降。由于公共配套的滞后和设施的老化,同时受到开发商实力和建设水准的局限,导致该片区商务办公楼宇的品质与其他片区差距拉大,再加上已有的楼宇产权分散,难以整体打造引进大型知名企业入驻,致使已有的优质企业向其它两个片区不断流失。这两年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开始向二线城市进行产业转移,我区对载体入驻企业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大型企业、行业领先企业数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萎缩。
4、各类资源密集,但整合不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文卫资源丰富,大单位、大机关、大院校、大企业集中,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要素、人才要素、资金要素、文化要素等各类要素都非常丰富,但这些要素如何充分利用、如何整合、如何提升还需要充分的研究和探索,将先天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5、产业转型较早,但缺少后劲。路科技街是市最早打造的科技产业街区之一,曾吸引了一批行业内领军企业在此云集,也孵育了一批新兴科技企业在此起步。但随着全市各个区县对科技产业的逐步重视,科技园区处处开花,路科技街在空间和政策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而原有的服务、研发等优势却日渐淡化。从税源结构来分析,虽然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如房地产业不断下降,而新型产业如科技、文化、交通运输及现代服务业等在稳步提升,但新型产业中能起到支撑性的企业却不足,缺少像联创科技这样的领军企业。
6、人居环境逐步改善,但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区为提升城区环境水平,大力推进污染企业搬迁,至年底全区已无工业污染企业。五年来,区累计增加绿地面积71.6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7%。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居住环境优美,物业服务规范为特征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但区内多为旧城区,仍有很多建成年代久、规模较小、配套差的老旧小区。大多数的老旧小区基本设施不全,未实施物业管理,顶层漏水,上下没有电梯,不隔热,没有停车位,缺乏环卫配套设施。而“停车难,交通堵”也成为很多住在中心城区居民的心病。如二条巷、四条巷、三牌楼沿线、盐仓桥、天津新村、裴家桥等老旧居住区,其合法车位供应仅是基本车位需求的1/8。由于很多小区缺乏现代的配套设施,加之房价(特别是二手房的价格和租金)居高不下,随着新城区的医疗、教育体系渐趋完善,很多白领和精英阶层已开始纷纷搬离中心城区,迁至、等新区。如现状不能得到改善,人居环境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长此以往,区将沦为中老年人群或中低收入家庭的聚居地,居住区也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立足长远发展,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全新高端商贸区1、合理规划,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商业贸易中心
区虽然有诸多500强企业入驻,但是地区功能分散,大量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关键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在这方面,有必要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发达国家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具有非常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其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新加坡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是较好的把握了海运航空通信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旅游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找到了城市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契合点。区在打造新形象、重塑竞争力的过程中,不仅应引进科学的规划理念,高起点做好各类规划,更要立足长远,突出规划的战略性、长期性、连续性。在做规划的时候,不仅仅注重单个地段的发展,而且更应注重地区之间的联结和互补,以及考虑到整体发展后可能带来的规模效应。区在土地资源方面有所限制,政府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和调控作用,以公共利益为诉求,充分整合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完善城市中心区产业架构,形成“”的规模效应经济,最终让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服务业成为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载体。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以下三项工作机制来推进:
一是建立载体推进机制。深入挖掘闲置学校、厂区、办公用房资源,采取改造、联建、转让等多种形式,让资源早日转化为高端载体空间,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针对目前我区企业外迁,各高校纷纷迁至和江宁区的现实情况,政府应抓住契机,在沿线布局拆迁,整合区域内工厂、科研院所和单位闲置房产,腾笼换鸟。依靠中心城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依托绿地广场和国际广场两个中心,吸引尖端企业的总部公司入驻,鼓励并支持金融行业和服务行业发展。
二是建立综合服务机制。将驻地单位的力量整合起来,如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大高校科技园等,为企业提供技术、金融、政务、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加强与世界五百强地区总部、国内五百强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接洽,有针对的开展招商活动,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在地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推行主题招商、以商引商、政企联动等多种形式,拓宽招商渠道,吸引大企业入驻发展。
三是建立社区共建机制。进一步凝聚驻地党政机关、企业、商务楼宇、结对共建单位等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和资源,共同促进社区建设水平的提升。通过推进各项机制,可以进一步吸引高新企业入驻,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使我区突破空间资源瓶颈,向更高领域发展。同时推行“科技强区”理念,对于高科技研发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吸引各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立足于我区并得到发展。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总部经济。以发展几大重点片区来带动整个区的开发,以达到“以点带面、以面成片、最终形成整体”的开发战略。
2、依托绿地广场和国际广场等地标性建筑,重点打造以商贸、服务、金融为主体的全新CBD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
中央商务区(CBD)是指城市中主要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也是一个城市商务资源密度最大,商务活动节奏最快,密度最高的区域。美国纽约的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吸引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几百家大公司的总部和办事机构,就业人口达到几十万之多,纽约正是依靠其CBD的影响确立了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形象。CBD拥有的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迅捷的通讯、高质的办公设施和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大大节约企业的管理和交易成本,对跨国银行、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分布有很大的吸引力,进而能有力提升大都市的国际竞争力。
年以来,随着都市圈发展战略的行程,经济实力增强,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作为中下游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被确定。的影响辐射范围直达中下游沿江的苏皖8地市,其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惯例、组织和调控职能提升,商业等消费性服务功能也大大提高。而原有的新街口CBD作为商贸和商务混合区,由于地域狭小,加之交通堵塞严重,在空间上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兴建新的以商务活动为中心的新CBD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从CBD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得到增强,城市商业活动中心与中央商务区不再普遍重叠,一部分金融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与商业功能分离,继而形成与商业中心相分离的独立的CBD。
随着—铁路的建成通车,的区域吸引和竞争范围将进一步扩展,而区本身丰富的行政资源(国家9大区域性央行分行和各大国资银行布点)和科教人才资源对中外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吸引力。区应顺势而上,依托紫峰大厦和国际广场等多幢地标性建筑综合体,在5至10年内打造高端中心商务区,引进优质的开发商进行楼宇开发,并且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集聚。吸引各大银行、世界500强设立地区总部,使区成为我市金融中心。为充分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区应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一是整合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资源,发挥这些单位机构的智力行政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参谋部、宣传部。二是整合市区职能部门、条口的资源,发挥他们的信息、资金、政策等资源优势,使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库、情报部、后勤部。三是整合辖区内企业的资源。通过对企业的有效整合,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优势,成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四是整合地区社会名人、侨台资源等,发挥其“桥梁纽带”优势,使其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员、情报员、联络员。五是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网络全、人头熟、信息灵的优势,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队。六是整合自身资源,发挥经济部门自身信息集散、数据汇聚的协调服务优势,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部和服务部。通过充分利用我区各项资源,进一步打造并完善软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对楼宇进行集约化运作,使入驻企业可以享受拎包入住的便利。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对于纳税额高的企业和建立5A级写字楼的企业给于一定奖励以达到吸引优质企业的目的。
3、借鉴和学习其他先进城市和兄弟城区的管理经验,合理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央商务商业区的详规。
区的主要辖地以旧城区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老旧城区相对滞后;二是受拆迁协调、资金筹措等因素制约,一些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推进速度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三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还没有完全理顺,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做好旧城的更新改造工作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项目安排上,一方面对改造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环境,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适当引导功能衰退地区进行功能和结构性调整,以满足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在规划设计上,要在进一步完善我区发展规划,改善城市管理的目标下,充分借鉴国际一流城市如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和日本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明确发展定位,避免重复建设。
香港从一个偏僻的渔村历经百年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其辉煌成就离不开城市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以交通为例,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繁忙的地区之一,与内地的大城市相比,香港人多地狭,高楼林立,道路条件可谓是先天不足。香港市区内的街道非常狭窄,基本上没有快车道、慢车道、自行车道之分。尽管路窄车多,但香港的交通基本上能做到运行顺畅,而较少出现类似内地大城市大堵车的状况,而这一切和香港政府的合理规划是分不开的。90年代,港府曾多次运输政策方针,对未来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定下了指导原则:一是根据未来人口增长预测和居民出行要求,妥善融合运输与城市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沿着铁路沿线地区密集发展以方便居民步行到站;增设行人专用通道以减少人车冲突和空气污染;在规划新土地使用时,优先考虑无污染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等以降低对汽车的依赖;定期研究兴建的运输基建以确保项目规模和时间能与人口增长、土地使用、城市发展相配合。二是充分运用铁路,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则可为铁路网提供接驳服务。香港公共交通包括地铁、铁路、八十、小巴、的士、电车和渡轮,公共交通服务由公私联合运营。为优先发展铁路策略,香港致力于改善交通网络,协调各种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并且运用新科技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如辟设方便和舒适的交通枢纽,改善现有的交汇设施;调高服务水准,并维持合理收费;研究并实施智能运输系统如乘客信息系统、驾驶者信息系统、交通讯号及车流的管制系统、自动缴费系统等;提供更多泊车转乘,鼓励私家车使用者转乘公共交通工具。三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供运输基础设施和服务,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具体工作有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工具;提供更多利于步行的设施和环境;加强汽车废气管制,车辆改用其他燃料;在所有新兴道路推行减噪措施,并尽可能为现有道路铺设缔造路面和安装隔音屏障等。就是通过以上合理的规划并采取了相应措施,香港才实现了对繁忙交通卓有成效的管理。
新加坡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认为规划是统领城市发展的方向的先决条件;建设是决定城市质量水平的动态过程;管理是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手段。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概括而言,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性。新加坡立国之初就历时四年做出了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如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等。2)前瞻性。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概念性发展规划时,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加坡充分吸取了当时刚刚萌芽的生态经济理论,引入了“花园城市”的理念,确立了狭小国土的合理容量和终极布局模式,使新加坡的城市建设超越了单纯美观、美化的范畴而具有了关注人本身的目的论价值。比如,在新加坡可以见到不少的街道是用很宽的绿化带隔开的,这是为以后建设高架桥预留的用地,有了这些超前的规划,就少了以后征地拆迁的麻烦。3)权威性。新加坡的概念性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都具有相当强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在规划的调整上,新加坡采取稳定概念性发展规划,适时调整总体规划的策略,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概念性发展规划的期限为45年,每10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每2年调整一次。4)透明性。新加坡政府认为,城市规划应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充分体现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制定“开发指导计划”时,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吸收。此外,政府对有关规划的文本也是及时公开的。
通过认真学习和吸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建议区应把改善民生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具有长期性和前瞻性的科学规划,振作精神、强力推进,努力把改善群众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好。要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为目标主线,围绕“绿色”系列工程,加快建设、修缮和改造区内道路桥梁,全面打造休闲广场、绿地景观,努力完成泵站建设与改造、河道整治等水利设施工程。在区内建立大型立体停车场和地下立体车库,彻底解决市内“停车难”问题,整合交通资源,合理规划连接公共汽车和地铁线路,使居民能享受公车到户的便利生活条件,通过综合整治和改造,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优化。
要坚持“以民为本,惠民为先”的理念,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站,完善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机制和社区居家养老、社区便民服务、就业保障等多种机制,组织相关物业单位或人员为社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对生活基本设施如水、电、煤气、管道等做到服务到户、保障到家、使居民能得到“东西坏了随时随地有人修”的便利。
要着重发展“绿色生产力”,“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尽可能的引进生态工业企业,优化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杜绝饮食行业油烟、燃煤、噪声污染,加大对中小餐馆的清理整治力度,尽可能使开设在社区附近的中小餐馆做到“便民不扰民,利民不扰民”。在居住密集区附近开设餐馆前,先开“居民听证会”,征求居民和环保部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