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到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现状与成效

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自年以来,我局开展了以蔬菜、茶叶农药残留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严格控制蔬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和畜产品兽药超标,累计抽检样品469个,检测合格率为100%。全区连续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而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

2、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者的观念便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生产者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安全意识亦随之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林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人大实施监督,政协密切关注。企业依靠质量创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发展无公害生产和居民安全消费的局面正在形成。

3、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为实施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林区农业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力度,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农产品。对企业申报认证农产品品牌的,报请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截止目前,全区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农产品共13个,其中无公害食品9个(主要是蔬菜),绿色食品1个(“生龙牌”黑木耳),有机食品3个(百花蜜、木鱼有机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个(蔬菜和畜产品),面积已达到4万余亩。全区先后建立了3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干果和宋洛、松柏万头生猪等无公害种植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改善。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要求,林区农业局始终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消费者的利益,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林区农业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与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责任到位。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四是经费到位。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调剂安排工作经费购置检测设备,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2、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林区农业局分别在电视台、报开辟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专栏;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农资打假保春耕秋播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设立咨询台和曝光台,共接待咨询人数2450余人,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在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地喷刷固定宣传标语280余条;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3、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为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林区农业局筹建了3个化验室,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条件和手段,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下乡及开展农民培训等形式,发放有关农产品标准书籍和主导产业栽培模式等资料,增强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组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农技人员直接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基地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

4、突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严打击违法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国家违禁药品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行为,联合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统一行动,经常开展专项整治,并把专项治理与宣传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三年来,查处不规范的饲料经营户5户;查获销售高毒农药经营单位1户,收缴高毒高残留农药268瓶;查处无证经营兽药案件1起,收缴过期兽药42个品种,价值6000余元;收缴废弃物农药2.9吨;对15个兽药品种、6个饲料品种、10份猪肉样品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率达100%。通过集中治理,规范和净化了林区农资市场。

5、从严治理,加大动植物产品检疫力度。三年来共检疫蔬菜、茶叶、药材5200余吨,检疫动物10万余头(只),检疫肉品825吨,禽类产品58吨。在畜产品加工环节上,严把宰前检疫关,确保不让染疫的动物进入加工环节;严把宰后检验关,确保不让有害的畜产品进入市场。销毁不合格肉品1800余公斤,确保了食品消费安全。

二、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认识不完全到位。从生产主体来看。农民还不完全明白什么样的农产品是优质安全的,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又该如何生产。有极少数农民根本不知道“瘦肉精”、“苏丹红”和“孔雀石绿”是违禁药品。从加工主体来看。一方面,从千家万户农民中收购来的初级产品大多是分散生产的,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加工成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经营者缺乏战略眼光,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定位模糊不清,生产管理亟待规范;从政府行为来看,部分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

(二)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林区农业局在近几年来,虽然下大力气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建立了相关检验检测化验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府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无专业的检测队伍。同时由于工作经费困难,导致检测设备落后、检测手段不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成立机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技术手段已刻不容缓。

(三)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三大体系基础薄弱,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比例还比较低,全区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仅仅局限于蔬菜、茶叶等品种上。咎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标准宣传、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由于农业标准化工作投入资金有限,标准宣传、示范推广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畅,以及生产者素质较低等原因,很多已制定的农业标准没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标准化生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即使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也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方式的制约,影响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四)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到农业、工商、质监、企业等方方面面,因我区工作起步较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地方,职责不清,形不成合力,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农业部门虽然举力所能及之力,但仍显鞭长莫及,导致农产品生产经营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自流现象。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正在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一旦我区蔬菜、中药材、茶叶、干果、畜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挡在市场门外,受损的最终是的农民,的声誉。

三、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既涉及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又涉及农产品销售和运输;既涉及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又涉及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针对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根据这一精神,当前,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做到工作措施有力、监督管理有效,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管理格局。农业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系统内部要形成整体合力,牵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工商、食品监管、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产业政策、农业标准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等知识,用“三食品”生产的高效典型和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来引导和说服群众,让农民等生产主体真正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农产品生产主体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三食品”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规定,建议林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农业、工商、质检、食监等部门要适当整合项目资金,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倾斜。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自觉增加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林区政府尽快成立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培养一批检测技术骨干,配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二是农业标准体系。抓紧收集整理陆续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认真研究和学习贯彻。质监、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结合林区实际,高水平、高起点地引用或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质量认证、认定工作,对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要进行公示并加强质量监督,建议林区政府对认证的农产品继续给予奖励。

(五)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在松柏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分别在木鱼、阳日扩大推广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进一步摸索经验,逐步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制度、质量安全公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和追溯制度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在基地环境管理上,建立基地环境定期监测制度,对产地土壤、水质、大气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价,控制外源污染及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对产地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标准;在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全面禁止高毒农药;在生产过程中,明确生产主体的各项责任,严格按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其次,要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种子、农药、鼠药和化肥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逐步建立标准化生产长效机制。第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对一些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地方传统优势农产品,要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打造“旅农林”生态产业链为契机,按照“精品化、小型化、礼品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品质和包装技术改造,开发一批“小包装、透明化、易携带、质量优、价格好、有特色”的旅游农产品,创建一批知名旅游农产品品牌,树立产品新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旅农林”生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