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状况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农民收入不能增长,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就会受到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就难以扩大,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今年我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进行粗浅的分析,结合林区实际,初步提出下半年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与广大农业工作者共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三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立足“四保一增”(保农民培训、保农业增效、保农村政策落实、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达到了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预期。
(一)农业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夏粮夏油实现双增。全区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达到51790亩,同比增长3.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93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产量1040吨,同比增长4.6%。油菜播种面积4767.8亩,同比增长1620.8亩,增长51.5%;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积3552亩,同比增长13.5%。油菜籽总产量314吨,同比增长23吨,增幅7.9%,其中双低油菜籽250吨。大秋作物长势良好,玉米面积4.13万亩,同比持平;马铃薯3.03万亩,同比增长5.76%,中低山地区正在收获,预计产量增长6%以上。
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全区新建茶园734.4亩,可采茶园达到1万亩;春茶产量75吨,产值8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4吨,产值600万元,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可达到100吨,总产值可达到1200万元,同比增55%。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同比持平,其中高山反季节蔬菜5200亩;累计建蔬菜大棚283个,其中新建120个;蔬菜总产量11446吨,同比增长29.17%。中草药材累计发展面积1.2万亩,其中新发展4720亩,面积较大的是柴胡、黄连、独活,其次是冬花、川乌、玄参、当归等。
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尽管猪市价格跌入低谷,但受国家扶持规模养殖政策的激励,规模养殖大户发展仍然迅速,出栏增加,肉产量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指导建立生猪养殖大户32户,蛋禽养殖大户4户,肉禽养殖大户8户,耕牛养殖大户2户,山羊养殖大户12户。出栏猪6935头,同比增加691头,增长11.1%,肉产量648.2吨,上升15.4%;牛出栏331头,同比增加91头,增长13.4%,肉产量41.5吨,增长6.3%;羊出栏1745只,同比增加754只,增长27.4%,肉产量19吨,增长48.1%;家禽出笼86729羽,同比增加20463羽,增长30.9%,肉产量32.7吨,增长31.6%。
(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2万元,同比增加556万元,增长13.41%。其中种植业产值3344万元,同比增加501万元,增长17.62%;牧业产值1235万元,同比增加15万元,增长1.23%;渔业产值48万元,同比增加14万元,增长41.18%;服务业产值75万元,同比增加26万元,增长53.0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达到2817万元,同比增加885万元,增长45.8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340万元,增加1009万元,增长75.81%;牧业增加值371万元,减少189万元,减幅33.75%;渔业增加值31万元,增加20万元,增长181.82%;服务业增加值75万元,增加45万元,增长150.00%。
(三)农民现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据农村5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区农民现金收入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5元,增长幅度达到14.48%。综合分析,上半年我区农民增收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04.24元,同比增加127.34元,增长26.7%。上半年全区打工人数达12677人,同比减少659人,减幅4.94%。其中外出打工人数7352人,同比减少894人,减幅10.84%;本地打工人数达到5352人,比上年增加235人,增长4.62%。受世界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外出务工就业更加困难,但由于区内飞机场、武神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使区内农民工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本地务工收入明显增长,人均达到423.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元,增幅36.1%。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928.94元,同比增加135.59元,增幅17.09%。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793.15元,同比增加130.19元,增长19.64%。其中:种植业收入388.1元,同比增加122.07元,增长45.88%,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春茶、夏收蔬菜和油菜籽。畜牧业增产减收,上半年,全区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44.54元,同比减少25.9元,下降6.99%。
三是养猪收益大幅下滑。在畜牧业发展中,养猪出栏量明显增长,但养殖效益却大幅度下滑,直接影响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出栏猪6935头,同比增长11.1%,人均养猪现金收入仅154元,同比下降106.2元,减幅高达40.97%。
四是转移性收入小幅减少。转移性收入人均为266.5元,同比减少81.24元,减少23.36%。主要原因是由于退耕还林补助已达8年,按政策规定减半,导致转移性收入直接减少。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区农业大环境分析,当前我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因灾减收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以钱养事”新机制不完善,效果不明显;农业资源存量有限,板块规模不大,投入不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等。
从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民增收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生猪价格走入低谷,持续下跌至盈亏点以下,对全年农民增收将产生必然的影响,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利益已迫在眉睫;二是外出农民工就业困难,收入增幅下降。上半年外出打工人数7352人,同比下降10.84%;打工收入1961万元,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仅0.93%,增幅明显下滑,预计在第三季度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外出打工经济收入趋稳反弹,全年略有增长;三是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影响,转移性收入略有减少。由于退耕还林补助已达8年,按政策规定减半,部分面积由上年的每亩230元补助减为115元,年全区退耕还林补助1864万元,比年的2181万元减少317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减少收入65元。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补助可达到54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近百万元,农民人均可增加20元。增减相抵略有减少,对全年农民转移性收入增收将产生直接影响。
三、下半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困难加大。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更强、更有力的举措,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努力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确保今年农民人均增收450元目标的实现。
(一)狠抓惠农政策落实促增收。农业补贴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几年,农业“四项补贴”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1”号文件中的各项惠农政策。
(二)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促增收。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进一步扩大旅农林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开发旅农林多种功能,在旅农林产业链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快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抓住区内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多使用本地农民工,进一步扩大本地转移就业。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抓住沿海地区经济正在回暖,积极开辟区外就业渠道,遏制住外出打工明显下滑的势头。
(三)狠抓板块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促增收。盘活农业资源存量,深挖农业内部潜力,按照“种植上板块,畜牧抓大户,水产搞片带,加工进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利用秋季换茬时机,及早规划,加大政策性投入,搞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保持农业稳定生产,在增收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促进农业内部持续增收。在种植业上,突出抓好蔬菜、双低油菜、茶叶、马铃薯、烟叶、干果、中药材等特色板块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指导大秋作物田间管理,抓好大小秋收和野生采集,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畜牧业发展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适时指导调整养殖结构,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鸡、中蜂养殖,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
(四)稳定生猪生产防止价格过度下跌促增收。当前,国内生猪供大于求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猪粮比价在盈亏平衡点左右徘徊,严重影响我区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使生猪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直接影响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要及时指导生猪养殖场(户)调整生产结构,缩短饲喂周期,适时出栏。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及时相关信息,提醒生产者防范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增强养殖户驾驭市场的能力。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实行畜牧科技人员与规模猪场(户)对接制度,做到“一场一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普及饲料、防病、营销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养猪科技含量。加强生猪饲养管理的指导,科学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建议建立生猪风险(发展)基金,从而稳定生猪生产;建议健全商务部门的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猪贱伤农。
(五)狠抓动植物疫病防控减灾促增收。以规模养殖场(户)疫病净化为基础,加大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工作,落实强制免疫、隔离消毒等措施,抓好以秋防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狠抓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指导大田病虫害防治,把病虫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密切关注洪涝、风雹、病虫、干旱等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对秋季农业生产的影响,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和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切实做到“三有”:有灾害意识,加强对农业灾情的预判;有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应急值守人员的责任;有应急预案,做到“三落实”,即应急队伍落实、应急技术落实、应急物资落实。
(六)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促增收。强化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发展标准化原料基地,对带动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发挥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的商业性收入。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实行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增强助农增收实效。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
(七)狠抓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依靠科技促增收。进一步加大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为载体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一批良种、良法等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积极推进“沃土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扩大双低油菜规模,推广免耕栽培等轻简栽培技术;稳步推进沼气生态家园建设,重点推广“猪-沼-菜(茶、粮)”、“林-草-鸡”等生态农业模式及生猪规模化养殖150模式等主推技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促进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
(八)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减负促增收。深入治理涉农乱收费问题,重点清理农民建房多收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超标准征订报刊杂志和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乱收费等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加强农村市场监管,推行农资信用销售,整顿规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坚决制止农资乱涨价,严厉查处打击农资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规范“一事一议”管理,杜绝违背村民意愿的乱摊派、乱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