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蔬菜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区内外市场的需求,我区的蔬菜生产不断发展,已成为农业见效快的亮点产业。在旅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中,蔬菜产业将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
一、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我区每年蔬菜基地稳定在2.8万亩以上,反季节蔬菜占80%,产量在4.5万吨左右,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亩产值1500-3000元之间。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我区蔬菜生产根据海拔高度,立体气候的不同,划分为两大区域:即东部低山高效蔬菜种植区;中西部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区。低山蔬菜种植区主要以、、城郊为主,实行保护地栽培和设施栽培模式,主要解决区内居民对部分瓜果类和精细蔬菜的需求,经济效益是粮食作物亩产值的5倍;高山蔬菜种植区以、、为主辐射周边区域,形成规模化的露地反季节蔬菜商品基地,经济收入是粮食作物的2.5倍以上。现已发展蔬菜冷藏加工企业3家、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年,全区引进新技术10多项,推广、示范新品种20多个,9个品种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今年又引进蔬菜新品种6个。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蔬菜产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市场销售价格看好,刺激了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
南邻、、,北接、等大中城市。几乎每年无公害大白菜、甘蓝在生长的中、后期,就有部分商贩下定金预购。在同一个市场销售,大白菜1.8元/公斤,外地大白菜1.0元/公斤,当地居民争相购买供应点的蔬菜。大白菜、白萝卜、甘蓝均价在市场售价达到1.0-1.4元/公斤;在超市达到了1.2-2.2元/公斤;集贸批发市场价1.4-3.0元/公斤;初夏蔬菜冷藏处理后,销售到沿海广东、大市场和超市,零售价3-4元/公斤。低山大棚蔬菜主要解决区内市场淡季不断的问题,现有的生产量在区内市场供不应求,瓜类蔬菜不低于2元/公斤,精细叶类蔬菜不低于5元/公斤。今年,镇村民钱而红积极调整蔬菜品种结构,试验发展袋料栽培香菇,6月份上市以来,鲜销市场批发价一直稳定在10元/公斤以上,而周边县生产的鲜菇批发价仅在6元/公斤左右。由于受蔬菜市场销售价格看好的拉动,农民自发地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生产。
(二)比较效益高,蔬菜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据调查,全区有7个村以发展蔬菜产业为主。、、等公路沿线的蔬菜基地,上市较早,因而效益较高。在村有70%的农户种了反季节蔬菜。村,54户村民有48户种菜,年,该村种植450亩无公害蔬菜,亩产商品菜4吨,全村仅蔬菜一项就收入67.5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160元,蔬菜收入占全村农业收入的43%。蔬菜种植大户不断涌现,如村农民詹华伟,去年种植了42亩,纯收入8.9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准备开办农家饭庄。村的王德友、等5户大棚蔬菜种植户,多年来家境贫困,年开始发展蔬菜大棚后,家庭渐渐富裕。如年开始经营占地一亩的两个早春延秋蔬菜大棚,到年春季,已经发展到7个蔬菜大棚,占地3亩,选择品种大多是春黄瓜、西红柿、辣椒、西葫芦,夏芹菜、夏莴笋,秋西红柿等品种,每年亩产值1.2万元左右。
(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加强了技术培训与指导。近两年来,政府投资60余万元用于蔬菜大棚建设,新建179个标准化蔬菜大棚,使蔬菜大棚数量达到了200个,初步解决了蔬菜市场淡季不淡的问题。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扶持,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区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蔬菜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乏力,蔬菜精加工仍是空缺
我区鲜销蔬菜在外地市场一直看好,但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距离较远,纯属鲜销模式,增加了成本。从我区蔬菜冷藏库、发往,每吨蔬菜路途运费400元,一车装载10吨的运费就是4000元,每斤蔬菜增加0.2元的成本。目前,我区蔬菜加工只是限于一种冷藏粗加工,蔬菜精深加工仍是空缺,其附加值得不到显现。
(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方式比较单一
一是不重视蔬菜轮作换茬,同一品种在同一块地上逐年种植,导致蔬菜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农药用量加大,成本增加,品质和产量呈下降趋势。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如成块种植的80亩大白菜,其品种是高冷地、山地王等,茬口相同,同时育苗,同时移栽,品种生育期差异很小,上市时间仅相差3-4天。又如大棚蔬菜黄瓜品种津优1号、2号,10个棚就有7个棚都种植同品种的现象,在市场销售上达不到利用时差填补的效果。三是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三)无公害蔬菜品牌效应没得到充分发挥
我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有机质,病虫害相对较少,境内无工业“三废”污染,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区域。然而,目前,全区共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700公顷,认证产品9个(村4个、钱而红4个、邓昌民1个),种类5个(大白菜、白萝卜、土豆、包菜、黄瓜)。以“??”为主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品质优良,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认证中心认证,产品畅销、、、、等各大中城市。但是,由于大量的达标基地和优质产品还没有申报认定和认证,好品质却没有身份证,在外市场销售价格大打折扣。
(四)耕地资源贫乏,限制了蔬菜发展规模
全区退耕还林后的耕地面积不足11万亩,除种植粮食和马铃薯8万多亩外,其余的用来发展纯蔬菜的耕地不超过3万亩。近三年来统计数据显示:蔬菜种植面积没超过3万亩,总产量在4万吨左右徘徊,总产值5280万元。
三、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我区蔬菜产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创新模式,创立特色”的指导思想,继续走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之路,打造无公害系列品牌,开发蔬菜旅游产品,形成我区特色蔬菜品牌系列产品,从而促进我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
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需求,制定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规划。根据海拔、气候、土壤特点,科学安排茬口,选择生育期长短不同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露地蔬菜种植达到一年2-3茬。其次,要实行轮作换茬,减少病虫害发生。其三,要积极推广成熟的高效种植模式。如:早春白菜?葱苗?辣椒,大棚春黄瓜?夏白菜?辣椒(或茄子)、西红柿?莴苣?芹菜(或莴笋)等模式。
(二)优化品种结构,扩大种植规模
一是着眼于纵向优化品种结构。在同种蔬菜中不断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更新或更换。二是着眼于横向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在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的同时,还要开发蕨菜、薇菜、香椿、竹笋等山野菜。选择部分野生品种进行野转家种植和试验,建设反季节大宗蔬菜基地和野转家山野菜基地。三是利用好大棚保护地栽培,发展精细蔬菜,不断扩大低山“早春延秋”蔬菜设施栽培,满足区内蔬菜市场淡季供应。
(三)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延长加粗产业链
一是研究出台扶持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建立龙头企业信用担保平台,强化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已建成的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择优扶持成为全区蔬菜龙头企业。二是出台《林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认证及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三是要引导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定产销定单,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四)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加强“以钱养事”资金管理,落实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人员,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促进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二是继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培训效果,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在蔬菜主产地为每个农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三是抓示范,办样板,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试验。逐步引进和选择推广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局和供销社要密切配合,农业局重点抓好测土配方,发放测土配方通知单,供销部门要组织企业生产配方肥,实现“测、配、产、供”一条龙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五)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在生产环节中,加强源头控制。农业、工商等部门要联合对全区农资销售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残留农药、过期农药,并向农民推荐低毒、高效农药。二是尽快成立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逐步建立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抓好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不断扩大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范围,特别要加强无公害产品认证后的管理,对鲜销蔬菜实行无公害认证挂牌销售。四是对不便于鲜销的蔬菜进行深加工。将我区部分蔬菜、山野菜开发成为易携带小包装、礼品式的产品。要注重实行分等分级、商标注册,整合开发系列产品,统一系列品牌对外挂牌贴标销售。同时,通过产品推介、展示展销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市场营销,树立品牌形象,扩大我区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