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产业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一、我区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调查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实用人才3390人,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数2.8万人的12.1%。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手工业、人畜医疗、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1782人,养殖业287人,加工业232人,商饮服务、营销人员535人,人医、兽医人员186人,个体私营企业5人,能工巧匠236人,其他行业127人。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能干人”。
其特点:一是数量多,分布广。数量多达3390人,分布在全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和区位优势较强的木鱼等地实用人才相对较多。二是拔尖、关键人才少。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种植业覆盖全区,从事第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三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中文化的占32%,初中文化的占48%,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20%。
二、农村实用人才在我区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专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目前,我区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已有39个,拥有会员2030余人。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买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才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和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年,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1.3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063万元,其中有较大部分外出务工者属于能人带动。
三、我区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斩头露角,他们常年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我区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我区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靠的是经验积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浓、保守思想严重。同时,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种养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五是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人才偏少。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全区3390名农村实用人才中大多数是未取得任何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多是凭经验积累在生产劳动中掌握技术,经营方面的人才不多,整体素质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1、加大实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力度。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培养出一批适应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的种植、养殖、加工能手和经营能人。一是整合培训资源。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成立“科技服务队”或“科技讲习团”,划分若干专业培训组,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农村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二是突出培训重点。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我区实际,按照“旅农林”、“矿电化”两条生态产业链要求,重点培训实用技术。三是提高培训效果。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加强学习交流,召开不同层次的经验介绍会,提高培训效果。
2、加大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会同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在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锻炼以乡土人才、种养专业户等为主的“绿色证书工程”学员,特别是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在种植、养植、加工经营等方面列出班次和内容,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强化培训措施。采取集中办班或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科技人员授课,并根据技术掌握情况,由区“绿色证书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放“绿色证书”,组织职业技术资格认定。
3、在培训对象上,实行多层次培养。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发挥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的积极带动作用,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大专班”培训,采取与职业高中、农业大学联合,组织种养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参加学习,并充分利用好农业专业毕业的待业青年,发挥他们的才智,鼓励他们创业。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送科技“四下乡”、“科普宣传”“示范基地”、“示范点”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及现场感官性培训,充分利用科技示范点、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保障机制
1、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机制。一是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各类涉农学校和技术培训推广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基地,围绕农村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采取集中讲授、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2、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专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地的设施建设;用于扶持建立农村专业协会建设;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师资等方面支出;用于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用于表彰奖励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突出的部门、个人和农村拔尖人才。三是积极鼓励和吸纳民营企业和个人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列入人才开发经费总预算。培养人才需要政府部门投入,可将开发基地的建设、培训师资的支出、高层次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奖励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个人等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门资金账户,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提供重要的财力保证。
(三)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农村人才开发
1、搭建帮促平台。认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在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从事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组织各类专家送科技下村,上门巡回辅导,通过“一帮一”等形式,重点培育一批农民企业家、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销能人,促进人才成长。
2、搭建创业平台。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倡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对回乡创业人才,在创业立项、土地使用、信贷服务、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
3、搭建发展平台。对农村实用人才扩大生产经营,在土地、信贷、供电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扶持。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资金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二是政治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学以致富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奖励表彰大会,授予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五)成立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区乡(镇)要成立领导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管。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和村后备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带领村民致富。
(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机制
1、实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健全完善部门配合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协调,整合人事、科技、教育以及涉农部门等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把农村人才工作抓实、抓活、抓好。相关部门要立足行业职责,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的政策、技术、教学、设备等优势,根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实际,大力实施好各项人才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快全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2、优化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发展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主要手段和载体。要整合现有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建立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技支撑、农民自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机制。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农民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不断创新完善农村科学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积极促进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横向协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科技引导与技术服务。
3、制定人才规划,实行目标考评。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实际,精心制定农村人才工作规划和政策,健全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管理等工作;将农村人才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更明确、培养开发更有力、成效更显著,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