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转变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转变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转变农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认真实践运用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课题和庄严使命,是我们把握“三农”工作规律的“金钥匙”。运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快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以科技含量为主的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使中国农业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农业迈进,尽快完成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型。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按五大要求推进

(一)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精神要求加速推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要求。随着实践的深入,农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发展不同步,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为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彻底突破“小农”思想的禁锢,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尽快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绩要求加速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以人为本的现实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年以来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构调整优化、产业体系发育完善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关方面和“三农”工作者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三)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加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镇,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断变化,这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和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机遇,将有利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壮大板块基地规模,突破行政区划和地域界限,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格局,不断提高板块农业的覆盖面,把特色优势、规模优势转变成市场竞争优势。

(四)用和谐发展、全面进步要求加速推进。和谐发展、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设板块基地,发展板块经济,推进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建设集中连片的专业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强大龙头企业(合作社),高起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提高板块基地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振农民积极投身农业的信心,达到城乡差距缩小和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改善的目的,从而实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目标。

(五)用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又好又快、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就是要大力发展板块经济,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根据各地特点,以项目引导、协议共建、产业服务为手段,逐步扩大板块基地规模;根据市场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以板块为抓手,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着力培植龙头、创建品牌,促进农业上档升级;根据各级政府的农业投入能力状况,筹措建设资金,避免经济发展畸重畸轻,确保板块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长时期内既能又好又快发展,又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遵循五大原则

根据党的全会和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要遵循五大原则加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逐步实现强农富民兴省的宏伟目标。

(一)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在自然资源方面,地处长江中游,光照充足,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土壤肥沃,农业条件十分优越,自古就有“熟、天下足”之说。多年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肉类等产品产量大多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淡水鱼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建设板块基地,发展壮大板块经济。在政策资源方面,除政办发〔〕77号文件、发〔〕12号文件已有政策规定之外,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新的政策文件。一是发〔〕17号文件,二是发〔〕21号文件,三是发〔〕1号文件,四是发〔〕27号文件,五是发〔〕1号文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资源,加速推进板块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发挥比较优势原则。人多地少是的基本省情。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多的优势,在扩大内需、满足国内省内需求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通过发展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企业。要重点支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的生产,培育其规模、质量、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彰显特色优势农业。要着力调整农业结构,通过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农业优势互补。

(三)集中规模推进原则。集中规模推进就是要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土地置换集并,统一开发,统一技术指导”的原则建设板块基地、加工园区,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促成生产条件相似的地区实行跨行政区域的生产基地连接和标准化生产,形成大板块经济区和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县市围绕某一农业产业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专业大县和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

(四)质量效益优先原则。质量是板块基地的生命,效益是产业化经营的灵魂。在智力保证上,要制定完善培养、吸引农业人才的政策,创造农村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加强对农业规模经营者、农户和职业农民的培训,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靠科技教育进步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在生产组织上,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提高优良品种的集中度,建设引领现代农业的精品园区、设施园区和生态园区,提升种养业生态环保功能。尽可能避免“谷贱伤农”、“猪贱伤农”等类事件的循环发生,使农产品价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并保持适度增长,使农业劳动者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

(五)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原则。农业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种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保障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等内容。维护生态安全,是“三农”建设应有的内涵要求,它意味着“三农”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不能以过度占用农业资源以及破坏植被、污染侵蚀水源、土壤、大气等为代价,必须突出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产出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要保护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要保护森林,开展森林资源监测;要保护其他的农业资源,包括大气、湿地、动植物物种等。

三、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五点建议

从目前情况看,转变我省农业发展方式仍需坚定实施人才强农、科教兴农、产业富农战略,着力做好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的工作。为此,特提以下五点具体建议:

(一)按现代农业新内涵要求构建有我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手段是集约化,模式是产业化。现代农业是个动态概念,是农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功能和定位亦在不断丰富之中。几千年形成的农业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到现在发展为“大农业”。所谓“大农业”,就不仅是种植、养殖,还包括产前产后。如产前的农药、化肥、种子等的生产,产后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实际上贯穿了一二三产业。二产,如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三产,如“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物流业等。讲农业只是一产业,已不符合发展了的现实情况。尽管官方统计口径没有调整,仍按传统方法计量农业,但这种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的商品农业,与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农业和前些年计划经济的农业,确实有着根本的区别。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和资源特点,构建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就是“板块基地+板块经济+产业化经营”或“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服务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体化高效产业链。

(二)让农业发展建立在牢固服务基础之上。按自然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农业发展规律要求抓农业发展,求农业进步,把为“三农”发展服务的“三大体系”打牢固。在今后三年内,把“三大体系”建设当作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一样来打。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精心谋划全省县乡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大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一个一个地部署落实,一个一个的拿下,使功能健全的“三大体系”网络有效服务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农户、农产品市场及其加工企业。

(三)形成科学的农业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省、市(州)、县三级党委、政府只设置一个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党委而言叫农综委(农村工作综合协调委员会),对政府而言叫农业厅或农业局,统一行使“三农”工作综合协调和行政管理职能,避免政出多门,降低行政成本,力争比江苏等省的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先进一些。

(四)设立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借鉴省委、省政府的做法,设立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奖,每年奖励一次,重点奖励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及产业化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研究人员和农民科技专家。对贡献特别重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给予突出贡献奖,由省委、省政府颁发重奖。

(五)着力解决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问题。现代农业建设,终究要靠职业农民,就好像国防要靠职业军人或正规军一样。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超常规发展农业成人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推进在岗农民培训,着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职业技能等级教育、农民学历教育等项目,系统提高千百万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其成为现代职业农民队伍的基本力量。二是要完善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参加培训补贴办法,积极探索职业农民退休和接班制度,为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必要条件,可依据《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精神,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台《省职业农民激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