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市教育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近几年全市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的要求,于4月中旬,对全市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中心小学、安福寺中学、安福寺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召开了有人大代表、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教育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75所,其中小学49所、初中1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职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75所学校中,有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省示范学校1所,宜昌市示范学校14所、名牌学校10所。在校学生47275人,其中小学19464人、初中14748人、高职中13063人。教职工总数3403人,其中专任教师3127人。专任教师中,有省管专家1人,宜昌市管专家1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骨干教师34人,特级教师5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42人,市骨干教师575人。另有民办教育机构56所,在校(园)学生11781人。
两年多来,全市紧紧抓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契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关注民生,埋头苦干,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业绩。先后获得“全省规范收费示范县(市)”、宜昌市“零辍学市”等荣誉。国家领导人陈至立、蒋树声以及教育部、财政部、省政府领导先后四次到我市学校进行调研考察,对我市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均衡发展。一是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先后实施了初中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合格学校建设、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以及课桌凳更新、理化生常规教学仪器添置、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微机及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共七个建设工程,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同时完成了“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经费监管机制。构建了校财局管、学校经费预决算、内部定期审计等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学校大宗物资及基建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标。三是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根据生源变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快校点布局调整步伐,近两年全市共撤并农村中小学13所,城区撤除了两所薄弱学校,搬迁了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并对其他五所学校按同一标准进行了维修。同时,完成了省化、、紫荆岭铁路等企业子弟学校的接收任务。全市各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有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宜昌市合格学校验收,10所初中通过宜昌市标准化初中验收。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了乡镇教育管理,市政府发文将乡镇教育工作纳入了各镇(街办)年度综合考评范畴,进一步完善了乡镇政府教育目标考评制度。针对以县为主体制改革后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先后完成了各镇中心学校、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置,教育装备站财政供养方式更改,师训处由市职教中心迁出与教研室合并,局机关与教研室、装备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招考中心等二级管理部的集中办公等机构建设工作。教育系统内部管理体制以及中间管理层次缺失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同时建立健全学校考评机制,规范了学校年度评估工作;加大对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近两年先后查处违规违纪学校11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建立健全教师退出补充机制。构建了老教师提前病休、青年(骨干)教师分年招聘(引进)等工作制度,开展了对“吃空饷”和在编不在岗教职工的清理。两年来,全市有335名老教师提前退出了教师编制,154名长期脱岗人员被解除聘用合同,面向全省新招聘、引进优秀教师80名。二是狠抓了教师培养培训。构建了教师师德教育月、假期集训、短缺学科专题培训、骨干教师集中外送参训等培训通道,教师年人均受训超过60课时。三是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得绩并重、群众公认原则,不断规范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近两年共对38所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
(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一是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编印了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务手册,规范学校日常管理,制发了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完善“两全”视导、义务教育阶段调考抽考、教学质量年度考核等检查评价制度。两年来有8名校长因教育质量长期地下被免职,有339名教授获教学质量奖。二是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初中毕业生学业等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分等入学等多项改革。狠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我市在新课改过程中探索建立的两分法评价制度和新课程达标课验收制度得到了省市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并在宜昌市范围内推广。三是构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确定15所城镇学校对口帮扶15所农村薄弱学校,并建立了相应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了全省教育质量的均衡进步。
(五)狠抓学生入学管理,巩固提高“普九”水平。进一步加强了乡镇“普九”年度自查工作,启动了“零辍学学校”和“零辍学镇”创建工程。推行了学生学籍电子化、网络化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了“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入学制度。开展了“5.19”、“10.19”、“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捐资助学活动,近两年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因贫失学现象。强化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留守儿童的管理,广泛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小学生、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了100%的高水平。
(六)统筹各类学校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启动了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为职教中心充实了部分专业教师。取消了职教中心普高招生计划,启动了职教中心春季招生制度改革,加强了中职生助学金政策的执行管理。二是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开展了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和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规范大检查,对不达标或管理混乱的民办教育机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并进行公开曝光。近两年共审批成立新的民办教育机构6所,撤除不合格教育机构5所。三是进一步强化了成人教育。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了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活动。
三、全市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农村中小学,虽然近两年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过去欠账太多,很多农村中小学校舍等设施仍亟待修缮改造。据教育部门统计,目前,全市需维修改造校舍总面积约20000m2。若按标准床位、床铺配置,全市缺单人、单铺铁床3076套,其中亟需更换2092套。如安福寺中心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和几间教辅用房,无法安排学生住宿,且校舍已有十多年没有投入资金维修改造,现教学楼已成为危房。
(二)教育教学仪器落后。目前,全市中小学理化生教学仪器和体音美教学设施缺口较大,微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普遍不足。镇除两所初中分别建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外,小学都没有多媒体教室。如按照省市关于“”期间各中小学要全面实现班班通的要求,全市按最低配置标准计算,需建教室892个,投资约1488.02万元,教师配套用机400台,需120万元。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骨干教师短缺,整体素质不高。全市初中、小学教师职前学历合格率仅为60%和37%。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在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如体、音、美、信息技术、英语等还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但有的城镇学校这类教师有富余。三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如大兰小学教师平均年龄50岁,姚家港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8岁。四是高中优秀教师外流,如一中近五年调出、辞职、离职的教师达50人,造成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五是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亟待加强。如代表反映,有的教师上课时部分内容不讲,学生补课时才讲,导致学生不得不参加补课;有的晚上通宵打牌,白天无精打采,影响了教师形象和教学效果;有的缺乏耐心,动辄对学生横加指责,给学生造成过重心理负担;有的热衷于学生家长送请,否则对学生另眼相待,严重影响了教师和教育的形象。
(四)高中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普及教育曾经是我市教育的一块牌子。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不得不举债建设。目前各学校都面临十分沉重的还债压力,据统计,自年高中进入渡峰以来,除一中外,市财政基本未安排高中建设资金,并中途多次从高中征收调节资金,或抵顶人头经费,每年二至三百万元不等。在此情况下,为渡峰各学校不得不举债建设。截止目前,全市5所高中债务累计达4464万元。由于经费紧张,债务沉重,目前我市普高办学条件正明显落后周边县市。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对全市教育工作得出的结论是:设施是基础,师资是根本,改革是出路,质量是前途。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要加快推进达标学校、合格学校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初中标准化和农村寄宿制合格学校建设,启动一镇一所小学重点建设工作,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普及工程,推进学校常规教学设施更新工程。根据生源变化趋势,增强前瞻性、预见性,科学合理规划校点布局,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建议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发展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及上级拨付的各项专用资金切块给教育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用足用活义务教育经费政策,集中财力解决学校常规仪器添置、教学设施更新、校舍维修等突出问题。
(二)健全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培养、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外送参训、专题办班等形式,提高培训实效。要严格教职工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师德差、责任心差、教学质量差、群众意见多的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同时,突出师德师风表现和教育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综合评价制度。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全力打造德艺双馨、社会公认的教师队伍。
(三)推进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制度。大力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改革,对教师绩效考核、校长年度评价、学校综合评估等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教师晋级晋职、表彰奖励、提拔任用等管理制度,全面突出质量中心,进一步深化学校及教职工质量立身、质量立校、质量兴教的意识。要扎实推进高中教学管理改革,结合高中校点布局,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压缩一中招生规模,并按要求高中新课程改革,力争高考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四)狠抓热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定期排查、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及时掌握教职工思想动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努力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经营、学校校车的安全管理等,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保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