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三农保险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积极发展“三农”保险,逐步建立农业农村风险防范机制,是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省相继出台了加快“三农”保险发展的系列意见,明确了“三农”保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为“三农”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加快推动我县“三农”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最近我们集中开展调研,掌握和了解了我县“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县“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
我县是开办“三农”保险较早的县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保公司试办“三农”保险到现在,先后经历了试办、推广、发展,到逐年萎缩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年至年,是全县“三农”保险快速发展阶段,“三农”保险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险种不断增多,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开办的险种由试办初期单一的农房、耕牛扩大到农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乡镇企业财产、农用变压器、农民室内财产、农房储金、耕牛储金、养猪、养鸡、养鸭、养鱼、户主意外伤害、学生平安以及农村用电安全组合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等近20个险种。这一时期,全县农房承保面达到84.5%,耕牛承保率达到90%以上,有的乡镇还实现了农房、耕牛统保全防,承保面达到100%。20多年来,全县累计收取农险保费2700多万元,最高年份达到400多万元;累计支付农险赔款1.6亿元,赔付率达到592.59%。1998年孟溪大垸发生特大洪灾,当年公司为垸内1万多户农房耕牛支付赔款3000多万元。年以来,“三农”保险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由于经营机制与服务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上政府职能转变后对“三农”保险的行政干预力度减弱,全县“三农”保险覆盖面逐年下降,到年已基本处于停办状态,近90%的村组出现保险空白,开办的险种仅剩农村用电安全组合保险、学生平安险、机动车辆险及几个村的农房、耕牛保险等,且经营规模很小,年保费收入不足公司保费总量的6%,农险从业人员由原来的3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9名代办员。
二、加快推进”三农”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群众保险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全县70%以上的农民群众存在“有灾想保险,无灾忘保险”的侥幸心理,缺乏投保参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部分群众对国家救济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一直存在。总体来看,全县真正把保险消费作为必需投资项目的群体总量不大。
(二)“三农”保险的外部环境不优。“三农”保险的发展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滞后。对“三农”保险认识不高,有的乡镇甚至把“三农”保险等同于农民负担,把弱化“三农”保险业务的发展作为“减负”的重要内容。原本就发展缓慢的“三农”保险受到进一步限制,发展步履维艰。同时,由于对“三农”保险的宣传推介不够,导致农民群众对“三农”保险知识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参加“三农”保险存在顾虑。近年来,我县“三农”保险掉保、脱保现象十分严重。
(三)“三农”保险经营方式不新。过去,我县“三农”保险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干预,在展业方式上主要依靠村组代收代扣。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种经营方式和展业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目前,“三农”保险新的展业方式和管理措施还有待去探索、开拓和完善,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严重阻碍了“三农”保险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三农”保险业务经营效益不高。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承受能力较差,“三农”保险主要采取的是低保额、低保障的承保办法,保险基金的积累十分缓慢。而频繁不断的自然灾害年年都给保险财产造成巨额损失,保险赔款居高不下。20多年来,全县共积累“三农”保险基金近3000万元,而累计赔款高达1.6亿元。保险部门长期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形成“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整体偿付能力影响很大。加上“三农”保险点多面广,工作难度较大,展业成本过高,经营效益相对较差,而当时政府尚未出台“三农”保险补贴政策,经营亏损主要靠企业自身消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部门发展“三农”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我县“三农”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一)特定的县域自然环境对“三农”保险有较强的需求。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农业灾害多发县份,干旱、洪涝、火灾、暴风、龙卷风、暴雨、雹灾、冻害、病虫害等灾害几乎年年发生。频繁的自然灾害,对全县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客观上来看,积极发展“三农”保险,构建农村灾害补偿制度,努力化解农业风险,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三农”保险的发展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我县“三农”保险工作已经开展了20多年,全县有80%以上的农户参加过各种保险险种,大多数农户通过保险获得过经济补偿。特别是当遭受大灾之后,受害农户通过保险赔款及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参与保险获得赔付的亲身感受较深。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民对“三农”保险的需求也变得迫切起来,纷纷要求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三农”保险服务,解决在农业生产上的后顾之忧。据我们在麻豪口、孟家溪、甘家厂、章田寺、章庄铺几个乡镇调查显示,有78.50%的人都表示愿意参加“三农”保险,要求尽快恢复“三农”保险业务。
(三)人保财险公司有较好的“三农”保险工作经验。人保财险公司是我县唯一经营“三农”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具有几十年的“三农”保险经验,熟悉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拥有较强的承保、理赔实力和风险管理技术。从年开办“三农”保险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积累了一整套可供借鉴和推广的“三农”保险工作经验和经营模式,形成了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管理制度、成套的条款体系和丰富的数据资料,对多数涉农险种都有比较成熟的实务操作办法。同时,全县还有一批既懂保险技术又熟悉农村情况的“三农”保险人才,拓展“三农”保险业务有比较好的基础。
(四)农民群众有较为厚实的参保经济条件。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县近几年农民收入连续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为3090元,增长7.1%;年为3490元,同比增长13%;年为4176元,同比增长19.6%。加上国家惠农政策与本级财政的补贴支持,农民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大幅提高,拓展“三农”保险业务有了较好的市场环境。
四、加快推进我县“三农”保险发展的建议
年,我省被纳入政策性“三农”保险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省份,这是扭转我县“三农”保险发展被动局面,促进我县“三农”保险健康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历史机遇。
(一)切实加强对“三农”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县财政、农业、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畜牧、气象、人保财险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三农”保险工作进行指挥、督导和协调。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负责对本辖区内“三农”保险工作的督导和协调。同时,要强化“三农”保险工作责任机制,将“三农”保险工作纳入全县防灾救助应急机制,与县委、政府重点经济工作一同检查考核,增强各级抓“三农”保险工作的责任意识。
(二)不断强化对“三农”保险的宣传引导。一是抓好舆论宣传。要广泛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开办电视专栏、举办民间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能繁母猪、水稻、农房、农民工意外伤害等政策性“三农”保险和其他一般性商业保险投保方式、财政补贴政策、保费负担办法、理赔政策等保险知识,提高广大农民对“三农”保险的认识。二是开展实地宣传。采取公司、服务站点、村营销服务员三级联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村组,走村进户,宣传“三农”保险品种、投保办法和国家对“三农”保险的补贴政策,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三农”政策性保险,避免自然灾害损失的积极性。三是开展典型宣传。认真筛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召开理赔现场会,请获得赔款的农户现身说法,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宣传,使农民现场感受“三农”保险的保障性和可靠性,增加对保险的理解,主动参加“三农”保险。
(三)积极探索开发“三农”保险的新产品。发展“三农”保险,首先要选择适合农村特点的保险品种。要加深对农村市场的了解,深入调查研究我县农村发展现状,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保险供给对策,有针对性地改造现有产品,开发新产品,提供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缴费灵活、适合“三农”需求的保险产品。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要在积极开展能繁母猪、水稻、奶牛、“两属两户”住房、农民工意外伤害等政策性“三农”保险险种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实现不同险种相互调剂,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不同的保险需求,促进“三农”保险市场中政策性险种与其他“三农”保险业务良性、协调发展。如将目前比较受农民欢迎的农村用电组合保险、耕牛保险、农用车保险、摩托车保险、村干部意外伤害保险、学生平安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等一般性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三农”保险相结合,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组合险种,为农民提供具有综合效益的保险保障。同时,要创新“三农”保险的投保模式,对政策性“三农”保险品种,可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统保,分户清册,受灾后理赔直接到户;对政策性险种和一般商业保险品种,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力量,统一组织发动种养大户和广大会员农户参加保险;通过与龙头企业统一签订保险协议,以其为依托,整体为基地农户承保或带动农户投保。
(四)建立健全“三农”保险保障的新机制。一是建立保险激励机制。实行农户自愿投保与政府保费补贴相结合,农户不投保,不享受政府补贴;实行救灾资金补助与农户参加保险相结合,中央、省、市财政及其他下拔用于恢复重建的救灾资金,优先支持参加政策性保险的农户;实行无赔款优待,对于没有获得赔付的农户,次年续保时适当降低自付保费交纳数额。二是建立经营补偿机制。“三农”保险工作难度大,经营成本高,必须把政府引导与商业经营结合起来。财政按政策性农险业务当年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对经办保险公司给予经营费用补贴,并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险业务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三农”保险,降低保险费率和减少经营亏损。三是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赔付机制。“三农”保险属于高风险行业,赔付率高。为保证“三农”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基金。巨灾基金实行“有灾补偿,无灾积累,滚动使用”,当政策性“三农”保险当年综合赔付率超过100%时,启动巨灾基金,提高防控和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四是建立权威评估机制。“三农”保险的风险大、情况复杂、技术性强、责任范围及损失程度界定难度大,要成立“三农”保险理赔评估小组,负责对大面积农业灾害进行鉴定、评估,完善评估、理赔体系,尽最大限度地维护并保障好广大农户和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
(五)全面加强“三农”保险机构网点建设。一是由县人保财险公司抽调一批有农险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积极性高,身体好的业务人员组建“三农”保险业务专班,负责全县“三农”保险工作的市场策划、业务推动、制度建设、理赔服务、信息处理及人员管理。二是全面改造整顿乡镇原有保险营销服务站点。按照“有证照、有队伍、有制度、有职场”的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与乡镇党委、政府加强沟通联系,选强配齐乡镇保险业务员,通过集中培训,提高“三农”保险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三是建立村级营销服务员制度。每个村选定一名在当地威信高、信誉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保险工作的人员担任保险公司营销服务员,由县人保财险公司下发聘书,在乡镇站点的指导下,负责处理本村范围内的保险宣传、咨询、投保、理赔、投诉等系列服务,在全县逐步建立起以县公司为中心、以乡镇办事处为依托、以村级营销服务员为基础,覆盖全县各个村组的“三农”保险服务网络,以最贴近农民的方式,满足农民群众参保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