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工业化现状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绩喜人。但与先进县相比,我县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制约县域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在“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如何迅速提升我县工业化水平、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我县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规模企业数量增加。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户,比上年增加10户,增长41.7%。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占全市总量的3.5%,占东部十县总量的9.4%,在东部十县中列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队伍日益壮大,为县域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增速持续高位运行。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019万元,增速达33.9%,比上年加快12.6个百分点,比全市快18.9个百分点。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年均达到31%,标志着我县工业增速持续高位运行。
3、工业总量比重上升。随着县域工业增速的不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也成倍增长,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年的5.7倍。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年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7.5%,比年的4.9%提高了12.6个百分点。
4、工业企业效益向好。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070万元,比上年增长3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5667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增速比全市水平高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达到22029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增速比全市水平高10.8个百分点。
5、园区经济已具雏形。工业聚集区是县域工业的重要载体,园区经济已成为县域工业最重要的增长点。年底已有8家工业企业入驻装备制造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008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0.7%。
6、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县积极围绕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全县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制造、纺织、化工、家具制造、建材行业等工业产业集群,这些行业企业已达1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6%。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县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环境制约因素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工业总量明显偏低,企业规模有待提升。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019万元,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7.5%,而市达43.3%,东部十县也达到23.5%,分别比我县高出25.8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为0.9%,在全市排第15位;占东部十县的比重为5.8%,在东部十县排第8位,仅高于邱县和临漳。我县工业企业不仅总量低,而且规模小。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县户均工业企业增加值仅为2559万元,在东部十县中排列第9位,仅高于临漳县。我县户均工业企业增加值比全市水平低75.2%,比东部十县水平低38.9%。
2、产业层次有待升级,部分企业生产不正常。我县工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3家)、纺织行业(6家)、建材行业(4家)、家具制造业(3家)和化工行业(3家),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名优产品少。不少企业技术水平低,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少,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力量都比较薄弱。2011年第一季度,在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仅24家,停产半停产企业达10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达29.4%。
3、工业布局亟待调整,生产要素制约明显。我县县域工业企业多数规模小、分布零散,入驻装备制造园区的工业企业为8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0.7%,相关产业尚未能有效地向重点区域集中,造成土地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既产生不了产业集群效应,也不利于工业污染治理,因此,工业布局亟待调整、优化、提高。同时,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将进一步压缩工业建设用地空间,使部分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县级财政可用财力不足,工业投入资金不够,金融部门对县域工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工业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着县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人才缺乏问题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县工业人才严重不足,多数工业企业创业人才少,管理人才少,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开发能力更是落伍。人才匮乏,创新不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进而影响我县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建设东部经济社会强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支撑,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面对当前我县工业中存在的总量低、规模小、技术落后、工业附加值不高、发展环境缺少吸引力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改革步伐,逐步建立以高新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发展的县域工业化格局。
1、明确发展方向,切实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继续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县工业经济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科学定位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其次,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相关引导政策,切实加以贯彻实施,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再次,要把握县域工业发展的脉搏,针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政策调整,提高服务意识,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2、把握良好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一要继续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资源壮大骨干企业,优先发展拳头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要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主城区产业升级换代、企业退市进郊的良好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能发挥我县优势的特色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三要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聚集度,以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县域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3、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继续优化工业聚集区规划,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完善聚集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布局的集约化,使工业园区成为加快企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充分落实园区优惠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的政策经验,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好“金八条”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扫除障碍,降低民营企业的注册门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发展空间,以激活民营企业发展的巨大潜能。抓大扶强,培育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经济效益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优势企业,为实现县域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4、拓宽发展思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土地紧、融资难、人才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工业企业的发展步伐。为此,要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土地方面,要争列省市重点项目,争取项目用地指标,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在资金方面,应从项目资金、信贷资金、招商引资以及民间资金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资金扶持优势产业;在人才方面,要尽快实施人才战略,优化队伍结构。从扶持民营企业家成长、吸引科技人员、培养技术工人等方面入手,通过委托大专院校代培和专门培训等方式方法,为县域工业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从而为县域工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集中力量抓实抓好项目落地。目前,我县谋划备案的工业项目数量不少,其中也不乏上亿元、十亿元的大项目,项目备案是落地的前提,项目落地乃至投产才是备案的目的。“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的良好机遇期,抓实抓好项目落地是推进工业化的根基。因此,必须压死相关部门责任,减少项目审批环节,抓死项目落地进程,加大项目落地的考核奖惩力度,力争使今天的工业项目变成明天的支柱企业,转化为县工业化进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