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关联调研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有一个事前没有列入调查提纲,曾经协助市教委对教育现状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的过程中。但反映强烈的问题引起了注意--那就是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问题。
家长说:"现在教师谁敢惹?孩子的小命、前途在手里捏着。"接着叹一口气:"唉!现在教师素质太低。"而在教师的调查会上,家长调查会上。教师则说:"现在家长谁惹得起?要是亏待了孩子,会和你拼命。"接着也长叹一声:"唉!现在家长素质太低。"
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说:"其实,后来在教师和家长都参加的座谈会上。现在大家素质都比较低,因为十年这场浩劫,把我都给耽误了就拿我来说,那时整天挨批斗,科研素质怎能提高,以致现在许多问题都研究得不深不透。所以,现在应该为了共同的目标,每一个人都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不是互相埋怨。"这一席话把大家都说乐了。
绝大多数老师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成材。有了这个共同的目标,确。家长和老师合作有了重要基础。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时代给家长和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教育孩子上需要进一步地合作。
把这个想法策划了一个"实话实说"电视节目脚本,后来。经过艺术家们加工,以《家长会》题目播出。节目中善于合作的班主任和家长们把家长会开得非常融洽,这里没有告状,没有埋怨,双方为了教育孩子,交流信息、学习探索…但是仅仅开好家长会还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更多的日常生活中。那么,平时家长怎么样,才是善于和教师合作呢?根据我和许多家长、老师接触的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主动联系
以为主动联系会打扰老师的工作,有些家长有一种误解。担心老师强调工作繁忙而不欢迎家长主动来联系。其实,老师忙的就是教育孩子,家长主动来交流情况、商讨如何配合教育,怎么会不欢迎呢?
会给老师带来便利。因为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家长主动联系。任务很重,不用说家访,就是想给家长打电话,想找到一个家长有时就要耗费好多时间,工作一冲击,往往就把联系放下了如果家长能主动联系,许多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就能及时进行交流,立即展开有效的配合。
实际是一种表态。表明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家长主动联系。愿意拿出时间多和老师交流。因为有时老师也同样担心家长是否欢迎联系,家长的主动会使老师感到您的心与他相通。
主动地介绍一些孩子的变化,家长主动联系。有助于改变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定势"甚至成见,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
2经常联系
更不要等问题成了堆再去和老师联系。孩子的发展平时是一种比较平稳的量变过程,家长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点滴的进步与老师的交流。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通过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经常联系。经常定期的联系,反而使每一次联系变得越来越简短有效率。由于是经常联系,就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能突出主题,只交流新情况,研究新措施。经常联系,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发展友谊。据我所知,事实上不少家长和老师通过教育孩子,工作上彼此支持,观点上相互切磋,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3适时、适度联系。
要因孩子情况而异,联系的频率。更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以一至两周联系一次为宜。间隔太密没有必要,还会增大老师的负担;间隔太大,则失掉经常联系的优势。
一般通过电话。何时打电话恰当,联系方式。根据老师工作和生活的规律。如果是课间十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之后先问:"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有的家长干脆征求老师意见,协商出一个固定的联系时间。
务必要有准备,家长与老师交流的内容。尤其要避免东拉西扯地闲聊天,因为老师经常处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少说客套话,直奔主题。不要光自己说,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意见;不但汇报自己了解的情况,还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既提出自己的措施,也征求老师的建议。
化消极为积极。4对交流的内容要进行教育性的加工。
最忌讳简单、直接地传达给孩子。有些内容只是教育者了解就可以。必须让孩子知道的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告状"感觉。比如,双方交流的内容。教师提到孩子最近上课经常走神,家长就应该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对孩子讲:"老师真喜欢你发现你最近上课有时走神,可为你着急啦,觉得你从来都是专心听讲的不是没休息好?"反映孩子的情况,应该力求全面、准确,将相关的情况和自己的初步分析也简单介绍,为老师正确判断提供些条件。
成人的失误,5对于误解。解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难免出现失误,教师也不是神仙。例如老师误解了孩子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这时家长首先要做到诚恳地承认并重视孩子自身确实存在缺点,而不是急于大讲孩子的优点;二要在理解老师的基础上去看问题;三是摆出事实,语言委婉但观点鲜明,提出自己的看法;四要给教师失误的余地。绝大多数的老师会正视自己的失误,况且孩子还要继续在班上学习,必要的谅解也是不可少;如果个别教师坚持错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教育这位老师,则必需向有关方面反映,但是要讲究策略,这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