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社会救助机制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4月20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建新带领县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和民政部门负责人组成调查组,就我县民政部门建设社会救助体系情况开展专题调查。为了增强调查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组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办法,先后实地察看了洋坪镇农村老年公寓和鸣凤城区老年公寓建设、管理情况,走访了部分救助对象,在洋坪镇、鸣凤镇分别召开了由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听取了县民政部门负责人关于建设社会救助体系的情况汇报,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把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作为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着力实施社会救助工程,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政策争取、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到位,工作程序严谨、管理规范、群众满意,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政府高度重视,民政救助体系健全
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乡镇政府始终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部署,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民政部门经常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之中,开展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县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民政部门具体负责,乡镇一级配备了专职民政干部,村级聘请了信息联络员,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了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使我县初步建立起农村救灾救济、农村五保、生产扶持、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农村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救助内容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我县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部门认真负责,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县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学发展的理念,认真研究国家救助政策、认真履行部门职能、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一是宣传救助政策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印发资料、悬挂标语、上门咨询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着力宣传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一方面使社会救助政策家喻户晓,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形成了更强的社会救助合力。
二是对上争取救助资金力度大。县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上抢抓国家惠民救助政策新机遇,积极主动对上要政策、争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2009年民政部门就向上争取社会救助资金将近1800万元。
三是救助资金落实力度大。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救助政策,紧密结合我县救助对象实际,将救助资金分类按标准及时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救助资金的落实率,确保救助实效。2009年,全县通过对上争取、县级配套和社会募集等方式筹集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资金2033.1万元,实际下拨各类救助资金2033.02万元,救助资金落实率达到99.96%,使社会困难群体得到了及时救助。
(三)工作程序规范,社会救助成效明显
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特殊性,县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着手,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强化资金保障,各项救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步。
一是制度日趋完善。1998年实施城市低保政策以来,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贯彻落实,紧密结合我县救助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救助申报审批、救助资金管理、农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农村五保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切实加大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社会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二是管理更加规范。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在救助对象的确定上,实行了户主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村(居)级公示、乡镇初审、乡镇级再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颁发救助证、发放救助金的九步工作流程。在救助对象的管理上,实行了一年一申报、一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2009年,县民政部门根据救助的相关政策、制度,新增城市低保户141户426人,取消127户381人,调整201户251人,新增农村低保户1517户3177人,取消394户726人,调整173户187人。在救助资金的管理上,实行了专人专户、按时按标准、由财政通过金融机构直达个人账户的社会化发放方式,充分体现了救助政策的公正、公开、公平性。
三是救助成效明显。低保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2009年,全县符合救助政策,享受城市低保的对象达到1877户4457人,占全县城镇总人口的11.5%,享受农村低保对象达到3597户7078人,占农村人口的4.53%;目前,我县农村鳏寡孤独家庭、痴呆傻残家庭、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特困家庭已纳入农村特困户救助范围,做到了应救尽救;农村五保得到了应养尽养,全县农村福利院建设健康发展,五保供养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医疗救助实现了良好起步,12000多人享受了大病救助政策,初步缓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自然灾害救助、慈善救助、住房救助、就学救助、临时救助等其他救助全面启动,全县各类困难群体都得到了及时救助,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组认为,我县民政救助工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社会救助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救助资金筹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应急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二、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需要,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宣传政策。社会救助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刊物等宣传载体,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使社会救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争取社会力量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营造共同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实工作力量。针对民政救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救助种类多的实际,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方式,进一步充实乡镇民政干部和福利院工作力量。二是要注重素质教育。采取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民政救助队伍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政救助队伍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要切实保障待遇。进一步加大民政救助队伍的待遇保障力度,增强责任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救助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力度,加大县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严格资金管理,扩大救助范围,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强救助效果。
(四)完善救助体系。一方面要改进救助方式,要按照救助对象的不同类型认真分类,建立救助台帐,根据不同救助对象把“输血性”救助与“造血性”救助有机结合,把阶段性救助与长期性救助有机结合。同时,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家庭收入核定、救助指标分配、跨村、跨乡镇、跨县居住救助等工作机制的研究,努力实现既严格执行政策、又应保尽保目标。另一方面要形成救助合力,县民政、社会保障、扶贫、工会、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实施社会救助资源共享机制,增强突发性救助应对能力,推进我县社会救助工作健康、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