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粮食质检体系建设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新时期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已成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一、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的意义
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要在数量上能够满足民众食用,满足养殖业、工业及其他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需求,而且还要在质量上符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使人们能够吃上无毒、无害、绿色、营养的粮食,这才算实现了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因此,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加强对粮食整个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依法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和卫生督抽查与测,已成为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开展粮食质量体系建设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小康进程、确保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必然。
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对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县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情况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我县的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主要以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为主,该站前身为县粮油防治检验所。年,更名为“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年,经县编委核编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该站现有员工9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中专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5人,年经国家粮食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县粮油食品测站被国家粮食局批准成为第三批区域性国家粮食质量测机构。
(二)开展品质测报
10多年来,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积极为“三农”服务,每年深入田间地头,采集样品500多个,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并在媒体上公布品质测报信息,让农民有的放矢的种植优良品种,使我县由原来的68个品种,到现在主推的5个品种,优质稻面积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形成了政府、粮食经营企业、农民“三赢”的格局。
(三)改善检测装备
近年来,省粮食局和县委、县政府对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今年拟投资200多万元购置原子吸收分光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微波马弗炉、脂肪测定仪、近红外谷物测定仪、磷氮检测器、蛋白质测定仪等先进设备,这将极大改善粮食质检机构的检测手段,提高了检测水平和能力。
(四)完善各项制度
制订了《检验人员岗位责任制》、《检验人员保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同时,对品质测报、质量调查、中储粮抽查等业务逐步制度化,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粮食食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的认可,但在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不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县粮食局粮食质量检测网络体系比较齐全,各基层粮管所和粮站都相应设立了质检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县的三级质检网络体系,基本上做到对每一批粮油、每一个检测项目均能及时而准确的检测。但随着粮食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质检机构已经消失,检验人员流失,仅靠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工作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二)投入不足。县政府虽然每年拨付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工作经费,但额度较低,员工的工资、待遇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影响了该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管难度大。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粮食经营企业100多家,个别企业和不法粮贩受利益驱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而粮食部门又因经费不足、网络不全等因素影响,造成管难度大,给粮食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四)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粮食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和粮食经营企业的不断增多,因此对粮食质量检测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有些企业受利益驱动,不重视粮食质检工作,在专业人员培训、检测工具等基础工作上不够重视,造成专业不专。
四、加快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把粮食质量和粮食质检体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粮食风险基金等项目中拨付专项资金支持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保证粮食质量安全。
二是合理布局,建立有效运行的粮食质检体系。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要从现有实际出发,按照合理布局、系统配套、避免重复,以及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立足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理顺粮食质量安全督检测体制,建立起机构健全、手段先进、功能完善,适应粮食流通需要的收购、储藏、流通等各环节的督检测,根据地域辽阔和粮食产量大等特点,在中、南、北分设三个质检点,应相应成立质检机构隶属县粮油食品质量测站,加强对全县粮食质量的督与管理。
三是提高素质,确保粮食质检工作的质量。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因此,提高检验检测人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根据粮食质检工作的需要,强化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训,重点加强有关农药残留、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尽快适应现场快速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四是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粮食产品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凡质量卫生安全指标不符合国家原粮产品,一律退出“口粮”市场或者销毁,不得进行交易和销售。这就要求仓储企业、批发交易市场等要把建立和完善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和内检制度作为粮食流通的必备条件。还应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粮食质量安全测情况和认证结果向社会公布,及时将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和经营者,正确引导消费,提高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