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全面把握当前农村老年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客观分析这支队伍的结构特征和个性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从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农村老年党员队伍越来越成为农村党的重要政治基础。
农村党员是我市党员队伍的主体,总人数35727人,占全市55127名党员的64.8%。从老年党员在农村党员中所占的数量比例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老龄化特点比较显著。我市现有农村老年党员(60周岁以上,下同)11267名,约占农村党员的31.5%,大大高于全市15.7%的社会老龄化水平。在一个乡镇调研时发现,有一个村老年党员比例高达46%,占了将近一半。从今后几年发展趋势来看,老年党员的绝对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农村党员老龄化趋势进行了一次估算:假定未来五年内农村老年党员基数不变,按4%的死亡率,每年减少451人左右,五年为2255人。55周岁到59周岁之间党员数为4607人。五年内农村老年党员可增2352人,平均每年增470人左右(如考虑基数递增的因素,实际数量略小)。分析1997年以来的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年到**年平均增幅为0.48%,低于上世纪末0.82%的年均增长速度,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有所放缓。(见表一)可以说,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增幅空间已经不大,老龄化已接近高峰。预计在今后几年,平均增幅将继续维持在0.5%左右的水平,大大低于当前我市社会老龄化3%左右的增长速度。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已经成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农村老年党员的客观存在,认真分析这支队伍的现状,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队伍建设措施,是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一: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图
2、从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来分析,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迫切需要。
就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说,农村老年党员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做到衣食无忧一般没有问题,但抵御和应对突发事件、伤病的能力仍相当脆弱。分析我市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能保障。我们把农村老年党员的年龄界定在60周岁以上,其中一部分还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不少还冲在生产第一线,经商办企业,务工务农,基本能做到自食其力,一些人的生活还相当宽裕。一些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党员,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来维持生活,由于农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这部分老年党员的基本生活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年党员生活境遇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据统计,全市农村老年党员享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及老干部定补的老年党员有3605人,占32%。二是健康医疗有隐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老年党员的医疗保障相对较弱,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健康状况比城市老年人要差。当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到了所有的老年党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基数相对较大,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农村老年党员随着劳动能力逐年减退,收入越来越少,而医疗开支却不断增加,因病致贫,生活境遇越来越窘迫。据去年困难党员的调查统计数据,全市3539名困难党员,有1734名是农村老年党员,占了70%左右,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因伤病造成的。在调查中,老年党员对生活的担忧较集中地体现在对伤病的担忧上。(见表二)三是家庭温暖感缺乏。农村有一个习惯,子女成家后,一般都要分家分灶。据调查统计,全市有10142名老年党员或与老伴或一个人单独生活,约占90%,许多老年党员家庭的温暖感缺乏,有较强烈的孤独感。从农村老年党员的生存特点来看,加强对老年党员的组织关爱,在生活上确保老年党员有一个衣食无忧、健康快乐的晚年,不仅能够使老年党员牢牢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而且在整个农村社会中,也具有较强的示范导向作用,能够起到凝聚党心民心的作用。
表二:“在生活中你最担心的是什么”调查结果表
3、从农村老年党员的党性特点来分析,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开展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一般来讲,农村老年党员组织纪律观念较强,党性意识较浓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在村党组织书记的座谈会中,几乎所有的书记都表示,老年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到会率高,会议纪律好,对一些不正之风会较真,敢于说真话。一些老同志对村级事务比较熟悉,责任感较强,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比较高,有许多农村老同志确实在把集体的事当作份内事来关心。许多农村老年党员个体素质相对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全市担任过村三委成员以上干部的老年党员有将近3000人,按照农村的说法,这些老同志对村里的工作推一把,可以省不少事;“阻”一把,则能让你被动地应付得焦头烂额。总的来说,绝大部分老年党员富有是非感和正义感,队伍总体上比较正气,加之长期积累起来的人气和威望,他们在维护党的形象、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是基层党组织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市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村级行政区域撤并后,村级人口规模骤增,党员队伍也变得十分庞大,平均每个村有党员120人,最大的一个村有220余人。目前,全市有190余个村级党总支(党委),这些村大部分按照党员的群体特点划分支部,设置了老年支部的有132个。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农村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全市各地充分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大力推进“党内关爱”机制建设,积极设计活动载体,在促进农村老年党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许多地方还做出了不少特色性、亮点性工作。但是,在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农村老年党员自身存在的三个问题:
1、理想信念有所减退。随着老年党员学习能力减退,思维形成了定势,因此在思想观念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一些农村老年党员以政治为中心的理念还存在,发展意识淡漠,许多人对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些现象产生迷茫和困惑。一些曾经当过村干部的,看到自己工作时的条件与现在相比差距大,因此产生了失落情绪。有老同志讲,“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一无所获”,产生了“靠组织不如靠自己”的消极思想。一些老党员在过去的年代都是村里面出类拔萃的人物,但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有些老同志跟不上前进的步伐,不仅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而且在理想信念上也产生了动摇。值得注意的是,个别老年党员甚至把精神寄托到“神”、“佛”身上,念佛做功课,以修来世。
2、与组织的感情有所淡化。农村老年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感情距离在拉大,一些农村老年党员对组织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扫门前雪,组织的活动不想参加,组织的工作不去宣传,在旁人诋毁组织,做一些破坏组织形象的事时,也不出面阻止,有的甚至还随声附和。一些老年党员,特别是老干部不分场合,习惯于对党组织及干部品头论足,有的甚至散布一些对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谣言,以此来抬高自己。
3、作用发挥有所弱化。一些老党员自认为已跟不上形势,对村级事务不明了,因此不闻不问。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老党员,“人穷志短”,不敢发挥作用。一些老党员缺乏大局观念,表达意见时过份强调个人意志,有的甚至不分场合乱提意见,使村级工作产生被动。还有一些老党员因摆不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时,带有功利性。个别党员甚至为谋一已私利而拉小团体,假公济私,与上级组织唱反调。这在一些承担了拆迁、征地等事关村民重大利益的任务的村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在问卷调查中也有反映,相当一部分老年党员在参与党务村务工作的时候,动机已不如以前纯粹。(见表三)
表三:“你是否能积极配合村党组织的工作”调查结果表
基层党组织抓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三个矛盾:
1、教育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与党务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信息量大,理论领域的创新步伐快。农村老年党员处于相对封闭、相对稳定的社交圈,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较弱。加强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基层组织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基层组织教育管理专业化,更多地体现在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上,而当前农村党务人才资源的瓶颈影响着农村党建的质量。农村党务人才资源缺乏,特别是村总支以下的各个支部、党小组,包括老年支部,更缺乏善长党务工作的人才。一个村党总支,如果下设3个支部,支部下再设3个党小组,从党总支委员到党小组长,需要13个担负教育管理的干部,对现在的农村来讲,有点不符合实际。而且在现有的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会管、不敢管、不想管”的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即使有开展组织活动进行教育的意识,但苦于没有精通党务工作的人来操持,往往不了了之,有些则“以会代训”,干脆用工作会议来代替组织学习。
2、教育管理的个性化要求与方法上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尽管农村老年党员是一个具有相对共性的群体,但其个性化的要求也不容忽视。由于文化程度、生活阅历、思想水平、个性气质的不同,其对组织教育管理的需求也各有侧重。因此,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难度主要体现为“众口难调”。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法的传统性特点还是十分突出,教育方面客观存在着组织规模过大,组织活动形式单
一、内容单调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组织党课等学习教育活动,有39%的党组织主要采取照本宣科读报纸、念文件的方式,对参训党员没有吸引力。(见表四)同时,很多基层组织在抓老年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时,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轻关爱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年党员更需要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关心,而一些地方在帮助老党员解决一些细小的实际问题上做得不够,有些是没有看到,有些则没有放在心上,除了几个节假日的慰问,很少主动嘘寒问暖、访贫问苦。一些地方有服务意识、关爱意识,但存在着就制度抓服务、抓关爱的问题,服务显得有些机械,关爱有些冷冰冰,缺少真情、温情。
表四:“你认为当前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调查结果表
3、教育管理的统筹性要求与协调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党的组织、宣传、纪检等部门都负有责任,各有侧重。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则还需要老龄、社保及其它一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是以党务部门为主导的社会系统工程。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动员社会力量、家庭力量,来解决农村老年党员生活问题,作为组织部门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即使组、纪、宣三家协调配合也有欠缺,工作上缺乏统一安排,基层党组织在开展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时耗时、耗财、耗精力,教育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有些地方对一些硬件资源,你的我的,分得很清爽,不能做到综合利用。包括前面提到的党务人才资源,人才少是一个方面,缺乏整合又是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期望农村组织从总支到党小组都配上一个专职的党务工作者,但由于制度限制,现实中很难做到党务工作者跨组织、跨层级统筹使用。再比如讲老年党员本身也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很多基层组织却往往把这点给忽视了。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不牢固,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改革开放二十年,是解放思想的二十年,思想领域的禁锢已被彻底粉碎。旧的思想体系被打破的同时,新思潮纷至沓来,利已主义、功利思想及其它一些精神上的封建残余、外来糟粕在农村群众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老年党员,使其在政治思想领域产生迷茫和混乱。贫富差距、权力寻租等一些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老年党员自己对经济、政治地位下降后的感受,也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还有社会不良现象的刺激,务实本分的吃亏,走旁门左道的得利,使一些老年党员心理天平失衡,价值观扭曲,个别甚至跟风效法,原则性丧失。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最大的问题恐怕也在这里,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受多元化思潮的冲击较大,组织部门所做的努力往往被一些社会问题抵消。因此,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抱怨说,我们在组织学习会上一套洋洋几万言的讲稿,往往比不了落后群众的一句话。
2、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不明确,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到位。“党要管党”,实际上体现了两层意思:党要把党管好,不能缺位;党要管党的事,不能越位。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行政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党领导农村应该体现在宏观领导上,而当前一些党组织却眉毛胡子一把抓,许多陷在事务堆里拔不出身来,抓党建的精力大受牵制。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反映到我们对农村基层的绩效考核中,经济指标明确而刚性,党建指标相应虚化。因此,一些基层组织重经济、轻党建,不要说把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单独拎出来研究,就是对党建总体工作也没有重视到位,工作摆不上位置。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不重视,精力不到位,党建工作本身也有虚化的倾向,一些地方好做表面文章,工作重汇报不重落实,工作抓不到实处。
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落后,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理念还比较传统,教育管理主体没有下移,互动性不强。许多基层党组织把党员教育管理视作组织的事而不是党员的事,在管理上过份强调党员服从组织,过份强调尽义务、作奉献,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甚至忽视党员在组织中的存在和地位。有老同志发牢骚说,现在的村支部是村干部的支部,而不是全体党员的支部。作为教育管理主体的党员在实践中反而显得较被动。农村基层已经搭起了“四大民主”的民主架构,许多地方还充实了许多有实践意义的制度和措施,但是执行时效果不理想。这里有新旧体制矛盾性的客观因素,老年党员本身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也有局限性,但关键还是基层党组织缺乏民主意识。调查中也听到不少老同志反映,一些基层组织没有做到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党员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动员,个别组织甚至连最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坚持到位。
三、加强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现状和问题的粗浅分析,我们认为加强农村老年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抓住“民主化”、“个性化”教育管理的主线,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以民主的理念创新组织设置、工作机制及活动载体,管好管活老年党员队伍。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1、确立工作新理念,增强农村老年党员的主体意识。
农村老年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是主导力量,老年党员则是主体。如何突出党员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是引领老年党员队伍建设的理念问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我们转变党员队伍建设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在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些基层组织“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实践,以及我们形成的许多理论调研成果,都在推动着我们在理念上进行“民主化”的变革与突破。从字面上理解,“民主”就是由民作主。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民主化”,要求教育管理必须体现老年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内容和形式上切合老年党员的实际,符合老年党员的需求。当然,党员教育管理“民主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必须找准“民主化”的突破口,通过“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引导和实践,着力提高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水平,增强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意识。必须注意保护老年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并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必须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完善权利保障的形式和内容,给农村老年党员在参与党务、村务管理时充分发表意见的安全感,真正确立党员在党内的权利、义务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必须大力推行“民主化”、“个性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着眼于“管而不死,分而不散”,从组织设置、制度安排、活动设计等各方面着手,增强教育管理的互动性,充分调动老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2、创新组织新模式,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
改进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去年,坎墩街道提出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同质化”的概念,依据“分类、分区,小型化、分散化”的思路,划小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单位,实际上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管理的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这个思路,设计“网格式”的组织设置模式加以推广。所谓“网格”,就是以同质为经,以地域为纬,划分党小组,形成“井”字型网格。党员人数多的村,在党小组下面可以细分行业工种再进行划分,设立党员中心户、党员家庭教育点等组织单位。这样,党小组既能体现党员的群体特征,又能体现地域特征,有利于就地、就近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管理。“网格式”组织设置模式的前提是党员群体的同质化分类。并村后,大部分村党总支按照党员群体的类别划分了老年、农业、工业三个支部,这既是打破地域观念的一个举措,同时也顺应了农村党员队伍的实际。当前,老年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没有设置老年支部的,要求尽可能分出来单独设立。这样,老年党员支部内部也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网格”,以便于开展符合老年党员个性特点的教育管理活动。
整合教育管理资源。一要整合党务部门的工作力量。乡镇党委要建立以党群书记牵头的党员教育管理协调机制,制订一个总体的教育管理计划,统筹安排组织、纪检、宣传三家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与社保、老龄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关心其工作动态,确保在开展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时,能与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进行联动,充分利用党外资源。二要整合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要放宽选才视野,在市、镇级干部队伍、党校、中小学校中寻找精通党务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才,并进行整合利用。以前我们有“宣讲团”,组织一批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进行巡回宣讲,这在现在还是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的。我们还可以开展基层党务工作者社会化选配,吸收社会人才参与老年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内部挖潜,许多老年党员老干部本身就是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人才。崇寿镇有一个村党总支采取老年党员轮流上党课的办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人的问题,还增强了教育管理的互动性,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三要整合教育管理硬件资源。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四齐十配套”的标准进行了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又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应该说村一级的硬件条件相对较好。而一些下属支部、党小组的硬件环境相对要差,需要我们通过整合来满足资源需求。一些老的集体资产,如并村前各小村的办公室、活动室等等,可以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借助企业、家庭等社会力量建设党小组的活动场所。
3、构架工作新机制,强化教育管理的内在支撑。
健全农村老年党员生活帮扶机制。市委组织部出台的“1+4”“双服务”制度,是我们对老年党员进行生活帮扶的总纲领,在贯彻落实时,要着力抓好制度的充实和细化。一要建立完善党内互帮互助的基金制度。市、镇级都建立了“党内关爱互助基金”制度,有几个村也在进行试点,扩大到所有村很有必要。在努力扩大基金规模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更加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基金发放的对象、形式可以多样化,对象上可以倾向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形式上可以是定补,也可以慰问时一次性发放。可以推广胜山镇的做法,在老年党员中实施“爱心卡”制度,在指定商店、指定医院购物、看病实行优惠。二要建立健全老年党员健康保障制度。可以考虑在党内关爱互助基金中划出一块“帮医”专项基金,对确有困难的老年党员进行医疗费用补贴。有条件的村还可以确定特困对象,以福利的形式招标商业保险。同时,可以把定期组织老年党员体检与医疗卫生下乡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对老年党员平时的健康检查。三要完善村老干部定补制度。各地对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干部的补助方式、补助额度各有不同,有一些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这一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还没有制定定补的政策。从市级层面出发,既要照顾基层实际,又要促使定补的面扩大到每个老干部,并且适度提高补助额度,可以采取市、镇财政按老干部人数下拨专项资金,村级基层根据实际确定补助方案,并酌情配套的办法,促使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干部实现定补全覆盖。
创新农村老年党员组织学习制度。要充分发挥老年支部和党小组“小型、灵活、个性化强”的优势,根据“就近、就便,实在、实用”的原则,按照“民主化、个性化”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老年党员特点的组织学习制度。一要强化老年支部、党小组的职能建设,把党内的相关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完善起来,规范起来,执行起来。可通过建立指导联系制度,如基层党委党员领导干部党小组联系点、村级党组织委员联系党小组、老年支部委员兼任党小组长等,加强外部的指导与督促。二要继续总结推广家庭教育点制度,加强教育点党员中心户的建设。可以考虑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延伸到党员中心户,充实教育点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评优、经济补贴等办法,保护好党员中心户的积极性。三要探索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互动机制,以人为本,凸显个性,发挥老年党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借鉴胜山商会党总支采用论坛形式组织学习的做法,引导党员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交流思想和看法。在党小组、家庭教育点中推广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方式,增强组织学习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注意听取老党员对开展组织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活动的方法方式。四要建立全员学习制度,确保老年党员教育管理不漏一人。要照顾老年党员的身体条件,既要严格坚持学习制度,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简便、易行”。时间不宜太长,内容要突出重点,不宜太杂。对一些因行动不便参加组织学习困难的老年党员,可以明确党小组的职责,建立党小组成员定期联系制度,负责把组织要求及学习内容传达到位。
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实现方式。要创新党内民主制度的实现方式,着眼于农村“四大民主”制度建设,为老年党员发挥作用健全机制,架设平台,鼓励他们根据自身优势力所能及发挥作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制度,为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必须继续加以巩固完善。如,为防止事前协商时“真主意,假商量”的流弊,可以研究建立村党组织重大决策和村级重大项目事后评估制度,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老年党员的政治优势,组成监督小组对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当前,一些乡镇在推行村级党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务公开的监督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公开结果。村党组织可以利用老年党员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成立一个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群众对村“三务”公开的意见建议,归类梳理后,反馈给村级组织办理。上面仅仅是举了几个例子,在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和老年党员的特点,按照“个性化”思路,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领域着眼,对基层民主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细化和具体化。
4、丰富活动新载体,增添教育管理的活力。
要根据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管理载体,通过典型示范、设岗定职、党内互助、文化娱乐等活动,丰富老年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党员示范活动。党员是群众的先锋和模范,老年党员由于多年积累起来的群众威信,多年培养起来的对党的感情,在农村群众中更能体现示范带动作用。可以理性地吸收一些传统的农村治理理念,开展农村老年党员道德示范工程,在农村推选一批道德楷模,借以影响农村群众,净化农村的道德空气。党员先锋工程要向农村倾斜,并给农村老年党员留有一定名额。要加大对优秀老年党员的宣传力度,努力用正面的形象来改变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二是设岗定职活动。要充分挖掘农村老年党员的政治优势、群众优势和能力优势,创新老年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总结推广一些村为老党员设岗定职的做法,根据老年党员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可以设置党风行风监督员、乡村民事调解员、移风易俗宣传员、学校校外辅导员等岗位,为老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实际的工作内容。三是党内互助活动。要积极营造党内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可以动员党员业主、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困难党员,通过经济上的直接支助,或安排工作岗位,帮助老年党员解决生活问题。长河镇高兴村开展了“结对帮带”活动,“老带小,小帮老”,老年党员负责对年轻党员、积极分子的党性考察,并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年轻党员、积极分子的价值观。年轻党员、积极分子则着重在生活上照顾关心老年党员,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开展“送吃穿上门”、“送温暖上门”、“送党课上门”等活动,效果较好。四是文化娱乐活动。适时组织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立门球队、太极拳队、书画社等活动组织,依托各村老年活动中心,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各乡镇可以经常性组织一些比赛,搞一些村与村的对抗赛,镇与镇的对抗赛,不仅使老年党员在比赛中得到乐趣,还能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