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局农业调产增收调查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产业结构单一。从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农副产品的加工龙头企业,基本上是种养两业,附带一些劳务输出。种植业为绝对优势,占80%以上,在种植业方面又以种植玉米为绝对优势,玉米面积86.8%,谷子面积仅有3300亩,户均0.38亩,如以人口平均就更少,就是自足自食也吃不到头,养殖业占总户数的3.7%,有规模上没有一家养猪2**头以上的,养羊户没有一户500只以上的,养鸡的没有一户3**只以上的,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养殖业,全镇停留在起步阶段。
2、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全镇农业调产步伐不快步子不大,主要原因是农民观点没有调新,仍然停滞在小打小闹,自给自足、怕风险、怕冒尖的思想意识上。在调研中,**村一养殖户,总共养着80头猪,尽管新修了较先进的圈舍,而不想将规模扩大,当时,我们提出给其帮助贷小额贷款,可女主人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就一口回绝,并说小额贷款不缴利息就要,否则不贷,也不计划扩展,说她们家目前的规模已是全村最大的了。这种自我满足,眼光狭隘,不图长远的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是农业调产中最主要的关键症结所在。
3、科技意识不强。这也是农业调产步伐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认识问题存在偏面性,经验主义是农民最执赘的壁垒,推广一项技术在农民中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只相信传统的或者是自己积累的经验,有些农民继而将封建迷信的渣滓文化沿用至今,从种种迹象表现出科技文化没有在农业调产中占据主要位置,今年春天我镇遭受天灾就是这样,全镇近500张蚕,其受灾蚕101张,基本上都发生在**、**,**等村,他们在养蚕过程中,就是沿用老经验、老办法,这些受灾户就连一支最基本的温度计都没有。气候变的异常炎热,他们不但不降温而且还生着火。温度超出了蚕的承受能力,致使蚕体变异性吐丝不畅,有的甚至干脆不吐丝。出了问题不去技术上找原因,个别群众烧香磕头,祈求老天爷保佑。当专家提出气候温度所致,可群众说,他们养了近几十年的蚕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灾情发生,总认为蚕种有问题,其次专家还提出养蚕的粗放问题,这些都表现出生产力水平素质低,是我镇农业调产不畅因素之一。
4、急功见利意识强。这种意识是一种倾向,是带有普遍性的。几乎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一口就想吃成胖子,尤其像煤矿老板那样财源滚滚,否之兴趣索然。而农业调产正与其意识相悖;种植业相对周期较长,养殖业一般情况下也需半年的周期,林业生产就更是三五年不见效益,可以说农业调产没有一个在30天就获得效益的产业,并且付出的体力汗水相对较多。因此说农民在调产上的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农业调产思想上如年初吃不准,几乎将一年的汗水付之东流。然而,农民为了省事把86.8%的耕地种植玉米,对私挖滥采小黑煤窑情有独钟,并且是在打击的情况下层出不穷,也就不难理解了。
中药材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就是一种利益在作宠,较明显的是大田种药,喊叫了两年基本是空白。群众认为种一亩玉米国家补助5元,加上良种补5元,地补5元等,比种药材核算。中药材主业就成为弱小的,吃不准市场还赔钱的产业,群众也就弃之不惜。
5、农产品比价低,与农民调产不适应,长期以来,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之间,一直存在着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的不等价交换。这种价格上体系上的“剪刀差”问题违背了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严重影响着农民在农业调产上的积极性。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提高,农产品比较低的矛盾突出,从而引起农民较强烈的反映,比如化肥、硝铵的价格90年代末期每吨260元。今年春季上升到每吨560元,每吨化肥提高了300元,如果按亩均生产玉米1**斤,市场收购0.55元计算,每亩玉米可收入550元,在550元中仅化肥一项占去109元,再除去种子款和务工费用,亩收入仅300余元,这样,扩大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无形之间加大了农业调产费用,减少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民调产生产积极性,进而抑制了农业调产的发展。
从以上五个方面问题来看,农业调产步伐不快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有农民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同时也包括政府在某种情况下的指导欠位因素。对于现实中存在制约因素,我们要有勇气正视现实、正视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建议,使我们今后农业调产工作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一、创新农业调产。农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在调产中对农业主业种类做出明确分类和调整,以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如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分类,目前就根本不能满足市场,不能满足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的需要,种植业产业分类要根据产品的市场同质性,具体到作物种类和具体作物。如玉米可分为高精淀粉玉米,普通淀粉玉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麦、玉米、大豆、油料、杂豆、蔬菜、药材等作物,都有明确的目标市场,调产种类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农业调产中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对各种产业进行准确细化,不能为农业调产创新提供具有市场定位从而形成各种产业的最优组合,达到优化农业调产创新的目的。
二、强化科技素质培训。全镇具有一定农业科技素质的农民不多,掌握一至两门农技知识的比例也屈指可数,农业调产首先要有一支农民科技队伍,带动全镇农技水平的提升,增强农业调产的科技含量。
1、实施针对性项目培训。这种方法有利于农民的接受,俗话说,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干啥学啥,学以致用,农业调产项目颇多,针对农民适宜开展可正在开展的项目,要提前项目的培训,比如养猪的就要进行专题养猪培训,种药材的就针对种植药材。这里主要体现两个东西:一是养殖业方面我镇都是养殖传统项目,主要在传统技术观念改善,注入新技术使农民获得较大效益,将激发农民学技术掌握科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新项目方面,目前我镇的种养加新项目基本上是空白,象特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还没有,不能说今后中就没有,对此就要上门培训,继而挂靠一些专业技术部门实行长年咨询等。
2、实施兴趣性项目培训。农民对学科学技术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积极性,如今春蚕桑养殖受灾后,蚕农的积极性强化了,在今年7月份组织蚕农培训时原计划70人,谁知在组织报到时主动到场的就有200多人,甚至后来听说培训的还埋怨村干部通知的不到位。在讲课的过程中蚕农自带笔记本、笔,细听细记,那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实在感人,所以说培训要对路,要即时。
3、实施骨干培训工程。要从全镇挑选出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高中毕业生成为农科技术推广的骨干人员。有条件的村可以直接与大专院校挂靠推荐,一批青年到大专院校脱产进修,使他们系统地对农业调产以及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的科技知识进行学习,为农业的科技进步积蓄后备力量。没有条件的村,由政府组织定期培训,授课教师可从各系统、大专院校聘请到我镇进行授课,这种做法就是要让一部分人成为加大农业调产科技含量的先锋,由他们带头推动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在某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农村的产业和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最终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在农业调产中我们应坚持因地制宜,区域布局,一村一品,或多村一业的原则,把规模养殖,日光温室“两家优”,林果蚕桑产业等作为农业调产的重点来抓。
1、在十村百户发展规模养殖。在发展规模养殖中,我们要响亮提出抓住畜牧业,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的发展思路,确定规模养殖标准,出台一系列发展优惠政策,特别是“四统两分”政策(统一规划场地、统一圈舍设计、统一供水供电、统一疫病防治,分户建设,分户经营),有力发挥集体和农户的两个积极性,有效地解决规模养殖发展中的若干难题。如养殖以**、**、**等村,养羊以**、**、**等村,养蚕以**、**、***、**等为主,每村再选择十户重点培育规模,使养殖业实现由传统分散到规模发展,由家庭捎带向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跨越,使全镇的猪存栏数达到3万头,羊存栏达到4万只,养鸡存栏达到5万只,养蚕张数达到1200张。规模养殖不仅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而走出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2、完善从南到北的林果带。南起*村,北至“上三庄”,在这些村庄已经建设了干果林地和水果林地,是调产发展基础,一是巩固现有面积,抵制对水果园的砍伐,对已是病树老果园的进行更新换代。二是强化现有果园管理,提高果品质量,以其订单形式固定销售渠道,增加果农收入。三是重视干果林建设,特别是核桃林的建设,在未来的时日,核桃项目是经久不衰品牌,从饮料走向餐桌,从一般土特礼品走向保健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而且价格稳定提升,目前我们已有**、***等村连片核桃林基础,再加上大面积退耕地核桃树,我们应下功巩固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重量级的农业调产项目是完全有可能的。
3、沿交通干线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产、高效、生态”是一项大面积提高农田综合效益的工程,对以种植为主的农民来讲是一种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按照我镇农业生态资源的比较优势,我们要有“利用日光能,掌握时间差,大打短平快”的观念,要推广各种立体参作模式,比如,大田玉米不专种,粮田要基本实行两种两收办法,一是玉米套种蔬菜,二是小麦套种玉米等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要根据市场变化需求,要确定“缩小大路菜、扩大精细菜、发展温室菜、搞好反季菜”的思路。要以**村为重点,突出抓好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开发,帮助有事业心的农户建设日光温室。同时引导群众温室品种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由常规向高档转化,如:人参果、草莓、葡萄等项目,扩大单相目收入。
总之,农业是“母亲”产业,又是回报低,风险高的弱质产业,加大力度实施农业调产,光靠市场拉动还远远不够,政府必须托底,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吃准市场情况下,有时还需要一些行政干预。同时政府人员必须提高综合素质,有一定驾驭市场的能力,使全镇农业调产少走弯路和不走弯路,真正使农业调产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